星期五, 12月 17, 2004

|我的詩選|戴望舒作品|

記得多年前最早讀到的現代詩選應該是《剪成碧玉葉層層》和《感月吟風多少事》(張默編/爾雅出版/1981&1982),那時才剛對文學產生興趣,對詩其實談不上有足夠的理解(即使是現在亦是吧!),但卻對這本詩選的印象非常深刻,也因而奠下讀詩的一些基礎。歷年來陸續又讀了一些詩選,因為每位編者選詩的考量和角度各有不同,也漸隨之涉獵了現代詩的各個發展面向。前些時候讀的《現代中國詩選I 、II》(楊牧、鄭樹森編/洪範出版/1989)則讓我有機會對現代詩的發展歷史有了粗略的認識。

這套書的選詩標準以藝術性和歷史性為前提,選錄了1917到1987年間中國與台灣兩地的白話新詩,共五十位詩人、數百首的詩作。可謂自新詩誕生之初的作品即已列入編選範圍,所以有幸從中認識許多在新詩發展歷史上作為先鋒的詩人們,而那些早期的新詩讀來真令人有時光倒轉的感覺,但卻也別有一番不同的新鮮感受,在諸多民初詩作之中,戴望舒的作品算是我相當喜歡的。

戴望舒,原名朝寀,別名夢鷗,浙江杭州人,一九○五年三月五日生,一九五○年二月廿八日病逝。曾在巴黎大學、里昂中法大學就讀,一九三五年回國,次年十月與孫大雨、馮至、卞之琳等創辦《新詩》雜誌。一九三八年在香港主編星島日報《星座》副刊及《頂點》詩刊,一九四一年日本帝國主義佔領香港,詩人被捕入獄,解放後在新聞總署國際新聞局任職。著有詩集《望舒詩稿》、《望舒草》、《我的記憶》、《災難的歲月》、《戴望舒詩選》等多種。因為經歷過中國政治動盪最鉅的時代,自然也有許多和政治有關的詩作,但因個人偏好的緣故,我以下所選多為抒情之作。

《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徬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徬徨;

她徬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淒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淒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裏,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她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徬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夕陽下》

晚雲在暮天上散錦,
溪水在殘日裏流金;
我瘦長的影子飄在地上,
像山間古樹底寂寞的幽靈。

遠山啼哭得紫了,
哀悼著白日底長終;
落葉卻飛舞歡迎
幽夜底衣角,那一片清風。

荒塚裏流出幽古的芬芳,
在老樹枝頭把蝙蝠迷上,
牠們纏線瑣細的私語
在晚煙中低低地迴蕩。

幽夜偷偷地從天末歸來,
我獨自還戀戀地徘徊;
在這寂寞的心間,我是
消隱了憂愁,消隱了歡快。


《煩憂》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這三首詩都和寂寞有關,無論描述的場景或心境都十分淒清幽暗,卻也因之而和為人熟知的徐志摩詩作風格截然有別,這可能也是它們特別引我注目的緣故之一吧!如果有機會,或許會試著找找戴望舒的其他作品一讀,只是時代已久遠,找著的機會也許甚是渺茫了吧!


戴望舒生平參考:
詩路 http://www4.cca.gov.tw/poem/

星期四, 12月 16, 2004

|我的詩選|席慕蓉作品|

席慕蓉的作品大概可以說是現代詩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吧!想起《七里香》、《無怨的青春》就總是讓人又回憶起逝而不返的青澀年少。但我個人偏好的卻是較為後期的作品,如《時光九篇》和《邊緣光影》兩本詩集當中的詩作。席慕蓉早期寫的詩非常唯美浪漫,即使憂傷也是美麗的。而後期的作品,也許是因為生活歷練的緣故,不再像早期多半以愛情為主題,詩裡多了些禪意,但仍舊維持一貫的席詩風格。

她的作品當中我喜歡的很多,但似乎都偏向是有點悲傷的詩,或許和我自己的個性有關吧!詩當然並不一定都是多愁善感的,也有幽默開懷、或者波瀾壯闊的。以下所選的這些詩,不儘然都是重要或名聞遐邇之作,可能也和多數人的最愛不同,只是純屬個人偏好而已。


《我》

我喜歡出發 喜歡離開
喜歡一生中都能有新的夢想
千山萬水 隨意行去
不管星辰指引的是什麼方向

我喜歡停留 喜歡長久
喜歡在園裡種下千棵果樹
靜待冬雷夏雨 春華秋實
喜歡生命裡只有單純的盼望
只有一種安定和緩慢的成長

我喜歡歲月漂洗過後的顏色
喜歡那沒有唱出來的歌

我喜歡在夜裡寫一首長詩
然後再來在這清涼的早上
逐行逐段地檢視
慢慢刪去
每一個與你有著關聯的字


這首《我》的開頭給人一種十分平淡安穩的感覺,只是到了結尾才知道,這般淡然心境的深處仍是憂傷的,特別是因為我也曾經做過類似的事(逐一檢視、反覆斟酌文字裡所出現的某人的名字),所以格外能理解那種無奈的傷感。通常人們會對詩文有深刻印象,多半是因為那裡頭的意境和自身所處之景況產生了共鳴的緣故吧!


《無言歌》

潮起潮落
一生也可以就這樣慢慢渡過

可是 你一定也會有想起我的時候吧
當你的船泊進那小小的港
在離我極遠極遠的北方
當風拂過 日將落未落
你是怎樣面對那些已經過去了的 和
還沒有來臨的痛苦 怎樣去面對
所有相似的薄暮

你一定也會有再重新想起我的時候吧
可是 你是怎樣
將過往的航線逐一封鎖
讓音訊斷絕 讓希望暗暗沉沒

只留下一首無言的歌
在荒寂的港口上 隨著潮起
隨意潮落


生命裡曾經出現過又消失無蹤的人不計其數吧!不論是如風箏斷線而去的、還是隨浪潮漫漫而去的。但你有把握誰必然會記得你呢?「可是/你一定也會有想起我的時候吧」一句語氣堅定的猜測,卻不一定有肯定的答案,因為那遠去的人早已杳無蹤跡,又如何能回答這樣的提問呢?縱使感慨,也是徒然。


《揣想的憂鬱》

我常揣想 當暮色降臨
走過街角的你
會不會忽然停步
忽然之間 把我想起

而在那擁擠的人群中
有誰會注意
你突然陰暗的面容
有誰能知道
你心中剎那的疼痛

啊 我親愛的朋友
有誰能告訴你
我今日的歉疚和憂傷
距離那樣遙遠的兩個城市裏
燈火一樣輝煌


這首《揣想的憂鬱》和《無言歌》其實有一些相像,彷彿「我惦記著你,所以你當然也該會有想起我的時候吧?」是一種理所當然的推測。你曾經注意過街頭的人們都是怎樣的表情嗎?尤其獨自一人的,往往不是漠然、就是憂鬱的神情,但也許他們並不真的憂鬱,他們看來憂鬱乃是因為我憂鬱,所以揣想而來的。


《十字路口》

如果我真的愛過你
我就不會忘記

當然 我還是得
不動聲色地走下去
說 這天氣真好
風又輕柔

還能在斜陽裏疲倦地微笑
說 人生極平凡
也沒有什麼波折和憂愁

可是 如果我真的愛過你
我就不會忘記

就是在這個十字路口
年輕的你我 曾揮手
從此分離


如果是你,在某個雲淡風輕的黃昏裡巧遇舊時戀人,你會說些什麼呢?說今天的天氣真好、夕陽真是美來假裝你的情緒也是雲淡風輕?在同一個十字路口,時光倒流、回到你們都還年輕的時候,那天的天氣也很好、夕陽也很美,一切的美好都和此刻相同,但「如果我真的愛過你/我就不會忘記」,不會忘記那個分離的十字路口,不會忘記曾經愛過的你。

|我的詩選|張繼琳作品(一)|

雖然喜歡他的作品,但其實對張繼琳並不熟悉,有機會讀到的作品也不多。印象中張繼琳的詩作應該是尚未集結出版,所有讀過的作品都是發表在報紙副刊或聯合文學上的。根據資料搜尋的結果,我能找到的張繼琳資料是一位於宜蘭一所國中任教的國文老師,但無從查證他與詩人張繼琳是否就是同一個人。

不過,不了解作者的背景其實並不影響我們欣賞這些美好的詩作,就像我喜歡的詩詞作者從李白、歐陽修,到民初的戴望舒、卞之琳,或當代的蘇紹連、杜十三等等數不完的詩人,我又何嘗一一熟悉他們的背景呢!像張繼琳、簡政珍和卞之琳,一開始我都以為他們是女士呢!結果三位都是男士。

張繼琳的作品並不深奧難懂,例如這首「遇見妳最好」就非常平易近人,即使不習於讀詩的人都能感受到作品裡悠然的詩意,從青澀年少時的邂逅到暗戀的女孩終於成家,整首詩也從清淺甜美逐漸轉移到淡淡的無奈和感傷。

 遇見妳最好 ◎張繼琳

 遇見妳最好七歲
 以便日後回想曾經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我挽著妳的手,跌了跤還哭哭啼啼
 妳一旁笑,我流了鼻涕又找媽媽
 妳總愛笑,總是笑出小小的酒窩

 遇見妳最好十七歲
 我騎單車悄悄跟蹤妳放學路線
 就此發現妳住在濱海小小的城
 小小城裡的花正開,像熱帶魚曾經滑游過的珊瑚海域
 我於是倒騎單車來回妳家紅門表演特技
 險些擦撞妳出門買菜的母親
 但我終會失去平衡撞上路旁電線桿
 樂得暈陶陶眼冒金星以為妳服侍我身邊
 遞熱毛巾和溫開水

 遇見妳最好二十七歲
 妳的婚禮在大草坪上的教堂舉行
 教堂鐘聲動聽且優美,叮噹復叮噹
 公路交通因此有了短暫塞車
 我以廣角和望遠鏡頭捕捉放大妳的笑靨
 但我聆聽祝福新娘的祝福似乎多了些
 那新郎之前我從沒見過
 你們相遇相惜時節
 我不妨假設是深秋
 愛掉葉的樹那麼多,枯葉又那樣多,那樣輕
 一踩就碎了

 遇見妳最好三十七歲
 我定居妳曾住過的濱海小城
 妳離開許久偶然回來
 修剪庭院樹枝或漆紅門
 也曾在玩具店思索小孩生日禮物
 我肩著衝浪板步行長長沙灘
 下海,等浪頭
 等一個浪頭飛起
 將我衝上小城的街心
 我搓著溼髮朝妳傻笑
 妳側頭想了好久仍舊想不出來我是誰

-原載《聯合文學》


這幾年或許是因為全球氣候異常的緣故,台灣的冬天也一年暖過一年,所以每到有冷氣團來襲之時,氣象報告總像有什麼重大新聞發生似地不斷強調,以下這首《說天氣會變冷》就有這樣的趣味-「這陣子,我們的氣象女主播總愛研究衛星雲圖/總是歡欣鼓舞一個冷鋒的形成/像孕婦讀取超音波底片嬰兒的胎動/並且,是個男的」,這首詩裡還有很多有意思的比喻或想像,讀來十分輕快有趣。

說天氣會變冷 ◎張繼琳

說天氣會變冷,變更冷
冷得冰塊就要恢復體力精神了

你知道這冬天總得飄些什麼下來才好
飄雨飄雪或飄葉
總之天空總得飄些什麼下來才好

昨夜,冷氣團來,二十一樓的樓頂卻像合歡山的山頂
冷得讓人想燒些什麼溫暖
燒什麼最好,你想趁機燒什麼最好
比方說信件、鉛筆、墨汁、書籤或布偶
或毛衣,高領毛衣最是溫暖
身體像飲完一杯烈高梁
熱的好想褪衣舞蹈

說天氣會變冷,變更冷
冷的一泓溫泉熱騰騰更像溫泉了
妳知道台灣的冬天,不冷
熊就並不怎麼睡得著
山谷因此迴盪了失眠生氣的吼聲

這陣子,我們的氣象女主播總愛研究衛星雲圖
總是歡欣鼓舞一個冷鋒的形成
像孕婦讀取超音波底片嬰兒的胎動
並且,是個男的


說天氣會更冷
我們於是期待著這冷到底會有多冷
在大街,我們巧遇挪威人
他們買了保麗龍,因鄉愁而摩娑滿地雪花
更有一名冰島人,誇說所有冷氣團皆來自冰島
我的家鄉位在雷克雅未克


-原載《台灣日報》台灣日日詩 2002/08/20


張繼琳的作品十分生活化,他的另一首作品《旱季紀事》便是描述前些時候久旱不雨時的景象-「終於,隕石坑獲准成為水庫了/我們甚至封閉棒球場的出入口以便儲水/於是所有碗盆鍋瓢勢必是地球上最小最小的水庫」,在缺水缺到恐慌的今年夏天讀到時,想必讓人深覺心有戚戚焉吧!

|我的詩選|張繼琳作品(二)|

麥田前些時候出版了一本詩選叫《心也會流淚》,是詩人奚密以”愛”為主題所編選而成,當中選入相當多位詩人的作品,但每位僅選一首。這個新系列的書系名稱為《一個人的詩經》,書序中提及的計劃是將陸續邀集國內現代詩作者,各依不同的主題編選出一本觀點完全個人化的詩集,編輯所企劃的概念正巧和我之前所寫的詩作系列介紹有點類似,只是麥田是請詩人以單一主題選詩,而我則以詩人作為主題選出我所偏愛的詩。

以往國內現代詩選集(尤其是年度詩選、現代中國詩選之類)的編選都常會設定諸多標準和條件,甚至曾因為某些作品未選入而引起爭議,所以像《一個人的詩經》這樣純粹以主觀想法選出的詩,想必會更有意思些吧!我相信沒有任何讀者是對各家現代詩作全數都喜歡的,每個人的偏好必然有高低之分、甚至好惡兩極的吧!

於是我那好奇心又起:究竟一位詩人對別的詩人所寫的詩會有怎樣的偏好呢?比照我們這樣平凡普通的”非詩人”,選出來的詩作是否會大異其趣呢?我還沒有確定的答案,因為只觀察一位詩人選出來的結果或許樣本數不足,等這個書系多出幾本之後再來討論會客觀得多吧!接下來,還是請各位先來分享我這個“非詩人”所選的詩囉!我愛的詩-張繼琳作品2。


未曾去過遠方 ◎張繼琳

未曾去過最遠的地方
於是買了一張世界地圖
在畫有酒館的地點
正盛產小麥、葡萄
說法語。

通常,有心事的人較醉心於旅行
和練習外國語言腔調音階
或問路,投宿一家播放色情片的旅社
撥長途電話給舊情人
通常,不刮鬍子的男人最懂流浪,吹口琴
戴一頂草帽,養一隻老狗,在大街望著櫥窗內麵包。

未曾去過最遠的地方
通常,語言不靈光
貪生怕死
想買一棟屋子住下來,種盆栽。

通常,寫小說的人,不喜歡睡覺
愛低頭走路,踢石子
同時不喜歡穿雨衣,寧願濕淋淋
雲掩埋了城市。

一般說來,未曾去過最遠地方的人
怕冷,心裡裹藏秘密
坐在公園鐵椅,冷清餵鴿子
沒參加過任何一場戰役。


旱季紀事 ◎張繼琳

終於,隕石坑獲准成為水庫了
我們甚至封閉棒球場的出入口以便儲水
於是所有碗盆鍋瓢勢必是地球上最小最小的水庫
當地球懷著巨大乾渴,飲完一座座水庫的水
操場上供學生跳遠的沙坑也將成為最小最小的沙漠
我們的交通運輸從此指望駱駝和風沙
栽種的花朵也將成為一柱柱仙人掌
這仙人掌多刺的骨頭暴露於外
就像曝屍河床旱地的魚骨獸骸
當雲朵不再相互繾綣 交配 受孕
晚霞滿天我們也不覺得美了
不覺得堤防有什麼用處,不如拆掉築水壩算了
屋瓦破了洞也不需縫補,就讓雨叮叮咚咚算了
只有阿拉伯人從不大驚小怪
他們異口同聲:在阿拉伯,缺水正是春天的開始哪


午後遐想(三首)◎張繼琳

午後遐想三之一
那並非是河流胃漲嘔吐的渣滓
鱷魚,是雕工精緻的漂流木
是我們多年前放生卻不慎失足落水的壁虎
就像蟑螂曾讓我們美化成夏日唧唧的蟬
芒草是一叢愛在秋涼結穗的古怪稻子
而沙漠裡漂浮的沙礫觸地則會是蹦出美妙的萌芽聲的種子
如此,我們午睡前所精心佈置的熱帶雨林畛域於是有了系統
不致遭受砍伐或火耕,且衍生令人驚喜、臆想不到的繽紛物種
美麗、劇毒、一閃即逝、不輕易遭人發現
就像都市裡廢置的公園始終擁有成為熱帶雨林的條件
招商的空地則有短暫成為汪洋草原的可能
還有國小的百年校慶,校園裡榕樹皆逾百年
因此午後,彷彿有頭戴斗笠、身著簡便衣物的步行隊伍
不畏烈日、默默安靜地環島
為核電廠送葬
自然我們亦歡迎摻了陽光的濛濛細雨
那緩緩成形的彩霓
兀自播放著電影
這時,我們的午睡就接近了沒有食人魚鱷魚的水域
羚羊、野牛也都不疾不徐安全地渡了河

午後遐想三之二
千萬朵降落傘自空中漂沉著陸
如水母在湛藍海水中以緩慢速度悠遊群舞
午後,我們剔除鬧市施工中的摩天巨廈與大賣場
佈置發光的南極冰原
尚未結凍的海面
急急躍出一隻企鵝
探險隊各據一塊浮冰搖槳航行
廣大潔癖毫無塵垢的淨白地表
偶有冰山被拆解為短暫暴風雪
暴風雪碎片又重新組合另一座冰山
彼時探險隊登岸覓獲雪橇
自行架設一座有暖爐的氣象站,翻讀聖經、書寫家書
且以熱水燙鬆互纏綑索的泡麵
提供豐盛午餐應有的香辣、美味
屋外,一架即將耗盡油料的觀光小客機
選擇在空中以曼妙翻滾之姿跌進海裡
於是這濃厚寧靜的午後
鏟雪車來回奔馳我們即將成形的夢境
剷除道路過量的積雪
像疏浚寒冷所帶來的輕微感冒與鼻塞
明顯黯沉的睏意
是冰山緩緩滑向溫暖的海域

午後遐想三之三
蝙蝠於午後振翼
這早起的暮色
讓全世界空廓巷弄都與黯黑的地下道相通
小學生也提早放學了
我們必須在地球尚未成為灰燼般月球之時
不停地做愛
不停地做愛才能挑選到自己喜歡的小孩
要在地球產生隕石坑的老人斑之前
遍植藥草與花期較長的花
我們將訓練自己成為太空人
在無重力的夢境中漂浮
不願著陸
我們無人打算修復炎夏午後
大街旁那泉湧不止的
被汽車撞倒的消防栓
午後,我們瞧見
傾斜屋頂滑落的一大塊陽光
悄無聲息
溶為綠蔭

【2003/06/25 聯合文學六月號】

|我的詩選|陳黎作品|



對陳黎的印象始自他所譯的詩,以往我對西洋詩作較不感興趣的原因在於文化隔閡,詩堪稱是最不易藉由譯筆精準傳達的一種文體,因而許多重要國外詩作的中文譯者本身就是知名的詩人,我常覺得翻譯者的中文造詣絕對是譯作優劣的決定性因素之一,譯得差的小說即使沒有文字的美感可言,勉強還可以把情節讀完,但譯得差的詩可就成了無用之物了。

譯詩的難度之高眾所皆知,然而陳黎和張芬齡的譯作《辛波絲卡詩選》卻徹底改變了我對外文譯詩的印象(關於此書已在前作《幾米.辛波絲卡.奇士勞斯基之2》中提過,於此不再贅述),因而後來又找了他們合譯的另一本著作《世界情詩名作100首》來讀,而這本“微型世界詩選”也的確令我對世界各地的詩作有了粗淺的概念,例如日本有“短歌”、“俳句”,韓國有“時調”,波斯有“四行詩”等等,除了體會古今情詩之美外,還兼具認識世界詩史的樂趣呢!

關於陳黎的作品,在《陳黎文學倉庫》的網站上可以找到非常詳盡的資料(http://www.hgjh.hlc.edu.tw/~chenli/index.htm),包含陳黎詩作、散文、譯詩等。所以我只選了兩首個人較偏好的作品,這兩首詩皆是具有幽默感又略帶些感慨和辛酸的詩。《少年維特的煩惱》和今日的少年所“維持”的煩惱,有什麼不一樣呢?『誰說長大以後事情會改變/誰說奮鬥有成後,一切/一切會有全然不同的書寫?/搆不到的新月依舊掛天邊/列印在地上的是你的影子/碳粉不足,模糊殘缺的字跡……』,果然“不太好笑的悲喜劇”仍舊在不同少年的人生裡一再上演著。

《絕情書》裡的B女士,還了四樣東西給A君,對每一樣東西的形容都饒富趣味卻又流露哀怨之情:『還給你毛巾一條/熱水洗過熨斗燙過/高溫消毒過/存放在裡頭的你的體味/已悉數移入時間銀行中/你的帳下/勿擔憂感情的細菌會黏附其上……』,然而B女士真的是“情已絕”了嗎?『我對你的愛不受規範/我對你的愛只能用心衡量』,結尾兩句重覆出現的“我對你的愛”又似乎表明了愛仍存在,而絕情乃是無可奈何、不得不如此的決定吧!

《少年維持的煩惱》

少年時代的煩惱,維持
到中年,似乎有增無減
散光的兩眼依舊誤讀
關鍵字,錯解了不該
有錯的散文人生
為走過走廊上的女孩
為新的詩意,分心轉睛

相信沉悶是長篇鉅作
閱讀過程中必要之惡
相信幸福的前一站是辛苦
無聊的背面是有聊,時候
到了,一定會出現一根讓
百無聊賴的你依靠的柱子
一座不斷噴出活力的噴泉
就在眼前,插著一根吸管
你喝了老半天的泡沫綠茶裡

在這間坐過無數個下午的
夏綠蒂茶舖,少年時代的
煩惱,泡沫般消失又浮現
誰說長大以後事情會改變
誰說奮鬥有成後,一切
一切會有全然不同的書寫?
搆不到的新月依舊掛天邊
列印在地上的是你的影子
碳粉不足,模糊殘缺的字跡

少年維特的煩惱,翻轉
到 21世紀,似乎愈積愈厚
由小說讀者變成自己的
作者,由純粹的悲劇
變成不太好笑的悲喜劇,這
少年維持的煩惱
主題永遠不變


《絕情書》 ──代B女士回A君


還給你地圖一幅
等高線等溫線等壓線線條依舊
多的是藍色水面上幾點淚的礁島
少的是四目相交的航線
輸運瓜果的御道
風無恙
雲無恙
我無恙
從今以後,莫再說
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乃敢與君絕


還給你毛巾一條
熱水洗過熨斗燙過
高溫消毒過
存放在裡頭的你的體味
已悉數移入時間銀行中
你的帳下
勿擔憂感情的細菌會黏附其上
我心持平
平如信用卡
若要索取舊愛新怨的利息
請直接向午夜的星空


還給你托福字彙捷進一冊
不要再考我陌生的字首字尾字根
ambi- 是兩面,-valence是價值
mal- 是惡,-volence是意圖
我對你的好意沒有惡意
但有些事情往往曖昧而讓人
心理矛盾
sym-是同,-pathy是情
a-是無關,-moral是道德
多單純而好記啊
但我要的不是字彙,不是托福
我要的是落實的幸福
落實是real,幸福是happiness


還給你米達尺一根
勿復用你花巧的嘴唇丈量我的身體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勿復用你粗暴的兩手揣摩我的方寸
你可以用星光的亮度測量我們躺過的
水田的面積
你可以用吊燈的斜度測量我們引發的
地震的災情
但不要用形而下的事物測試
形而上的問題
我對你的愛不受規範
我對你的愛只能用心衡量

|我的詩選|洛夫作品|



幾乎在所有的現代詩選集中都必然能找到洛夫的詩,從此亦可知其在現代詩發展歷史上的重要性,洛夫是〔創世紀〕詩社創辦人之一,他的創作量甚豐,詩作的語言極富創意、意象鮮活,主題及型式則十分多變,因而有〔詩魔〕的封號。著有〔靈河〕、〔石室之死亡〕、〔釀酒的石頭〕、〔夢的圖解〕、〔因為風的緣故〕、〔雪落無聲〕、〔隱題詩〕等多部詩集,曾獲多項重要的新詩奬項,亦有〔雪樓隨筆〕、〔落葉在火中沈思〕等散文,另更以書法聞名。

不過本文所選的詩作,大概與多數的現代詩選集中所列完全不同,這些詩來自已絕版的〔洛夫小詩選〕。這本詩集由小報文化出版,是一本在書店裡找不到的書了,這家小型出版社當年所規劃的“文學館”系列,館長即是洛夫,因此這本小詩選是洛夫的自選集。買到這本詩集其實也是偶然,它是我在拍賣網站上發現的一本二手書。洛夫的小詩向有“現代絕句”之稱,詩雖簡短,但總有令人驚奇的神來之筆,與洛夫其他壯濶的、沈重的長詩有截然不同的丰采。


〔昨日的水薑花〕

當初摘你時
連葉帶莖猛然向我撲來
裸裎以白
以薄荷味的體香
如果河的兩岸之外還有第三岸
我伸出的臂就是

凡失去的歌都非回聲所能彌補
在水之涯
你習慣地俯下身子
努力拼湊那隨漣漪層層散去的
昨日的
倒影


一個伸手採摘水薑花的動作,變成了花朵向採花人“猛然撲去”的擬人化寫法,而採花的手臂變成了兩岸之外的第三岸,這真是有趣的筆法,尤其是若你曾採過海芋、水薑花之類的水岸植物,會知道那採花的動作其實是需要費些力氣將花連莖拔起的,所以那“猛然”二字的形容便更見傳神。


〔枯魚之肆〕

每天路過
便想到口渴
想到鞭痕似的涸轍
以及魚目中好大的
一片空白

毋需掩鼻而過
或作不屑於問聞之態
斤斤計較的無非是去鰓除鱗
至於那些腐臭的鯉魚
何嘗不是一一越龍門而來
只是牠們的下游
止於砧板


〔女鬼(二)〕


被一根繩子提升為
一篇極其哀麗的
聊齋

循著簫聲搜尋
每一個窗口都可能坐著
她那位進京赴試的
薄倖書生
風來無聲
她閃身躍入
剛合攏的那本線裝書


  讀過以上兩首可能會有段時間不大想吃魚,也不太想在夜裡讀聊齋吧!〔枯魚之肆〕顯然是途經魚肆加上”鯉躍龍門”的聯想而產生的一首詩作,但躍過龍門後的下游竟止於砧板,除了字面上的鯉魚之外,它顯然也含有些警示的隱喻吧!而〔女鬼(二)〕則是女鬼系列作品之一,也許是作者讀著線裝聊齋時得來的靈感囉!


〔布袋蓮的下午〕

下午。池水中
擁擠著一叢叢懷孕的布袋蓮
這個夏天很寂寞
要生,就生一池青蛙吧

唉,問題是
我們只是虛胖


前些時候在建國花市看到有攤商販賣布袋蓮,覺得這種植物淺紫色的美麗花朵真可與鳶尾花相提並論呢!但也許很多人已經不記得它曾經是許多淡水湖泊的有害植物了吧!因為它會迅速繁殖,直到“占領”整個水面!不過它的葉柄有像小氣球般的“浮囊”,可以儲存空氣以便漂浮在水面上,那模樣的確頗像是懷孕哩!但“生一池青蛙”和“虛胖”的聯想可就真是幽默了呢!


〔無題四行(十四首)--8〕

清晨的霧中
一株山茶向我伸出白淨的手

看到一隻毛蟲鑽進了花心
突然發現愛竟是如此椎心刺骨


〔不雨〕

久晴不雨
此心早已龜裂
如果你是凝聚不滴的淚
我多麼想
化為你眼中的魚啊


這兩首詩雖短,但張力十足。由毛蟲鑽進了花心而“椎心刺骨”的情狀模擬相當傳神,而想化為戀人“淚裡的魚”,則真是個美麗而動人的想像啊!

|我的詩選|向陽作品(二)|

沼澤

那時所有妳離家出走的血液,
流浪在虞美人草的小徑上,
並且攜帶了三行心事,
緩緩向我的亡魂提及-
尚未出世時我們美麗的殺戮。

而此際妳是已默默闔下眼睫了,
以便拒絕我眥裂的凝視。
河川闢成清寒的公共場地,
所以只有讓沼澤來印證-
冰冷的脣我們吻遍的今生。



夜訪

倦鳥的翔姿與悲鳴在我是模稜的。
撥開月臺濕漉的人潮,荷上──
滾動的露珠,陌生地,
投乾辣的眼光於熟悉之燈影,
冬天,巷道,游移不定的相思的葉蔭。

這時我來尋你,怕窗燈,皆滅了,
宛如多年不見,我怯怯喊你。
隔著門,隔著雨露和微火,
但只有凝眸相望最教人神傷,
淚已在巢雪水正沿額端跌落……



風燈

給予光和熱是我眨眼垂淚的理由,
你摸黑來小站駐足,然後離我-
向黑裏走了,在簷瓦與支柱間,
我猶自懸空依存。這樣也好,
只有飛蛾才不了解我風前的手勢。

但你切莫回頭,回頭恐傷我神色漸弱,
要你不知,我執決地鑑照-
你踏過身影走入漆黑大地。
含笑我捺熄心中唯一的戀恨,
黎明而見不著你暗中的千種臉痕。



野原

你走的時候,我沒有說什麼
甚至喊你一聲再見,也覺十分多餘
百合含淚將身和靈託付給蝶衣
就已暗中準備好了,孤獨風雨夜後
笑吻漿泥的凝定和悲淒

因你是遠行的山岳,只合我
舒坦仰望,以包容的野草遼敻
送你漸隱星燈的身影。至於瓣上露珠
瓣下的丘陵,都隨你愛憎吧
我是春風綠遍,被廢棄的明天



心事

浮雲把陰霾的顏面埋入
迴映碧樹蒼空的小湖
小湖又把圈圈圈不住的皺紋
隨風交給游魚去處理了
所謂心事是楊柳繞著小湖徘徊

逝去的昨夜挽留著將來的明天
落葉則在霧靄裏翩翩飄墜
而悲哀與喜樂永遠如此沈默
只教湖上橋的倒影攔下
倒影裏魚和葉相見的驚訝



白鷺

雙手張開,即是天地
小至小於幽然一羽,大至大於
廓然宇宙,在我們相惜的眸中
白露是愛,因陽光閃爍
而使周圍的枝葉也亮麗了

暫駐的小站,棲此旅次
萬物俱去,獨留你我相伴
澄藍寂靜的天空
若能舉翅雙飛
便烏雲狂風疾雨也無需畏懼



污點

寫在宣紙上和落入清水中的
墨,可能都來自同一個瓶裏
只是一滴──由於際遇造化
各自不同,通過相同的空間
而演繹出了截然兩異的一生

所謂污點,大概是墨所始料
未及。在賦予紙生命與宣佈
水死亡之間,墨其實也無法
自主──決定榮耀或羞辱的
是在墨黑處左右為難的價值



偏見

在粗率的一瞥中
柳橙穿上了橘子的外衣
鹽巴闖入了砂糖的屋邸
蔥花潛進了大蒜的戶籍
雨滴,矇混在眼淚的行列裏

或者由成見開始
把白馬從馬群中驅逐出境
把花鹿硬是安上馬的名姓
把馬說成驢和騾子的私生
把恨,當做唯一的愛情



盆栽

做為盆栽,他已覺頗為滿意
在方圓有限的盆裏,他擁有
自己的領域,擁有陽光、水
以及空氣。且較諸同儕幸運
為無懼於戶外的風雨他竊喜

站在被保護的窗緣,他謳歌
廣邈無邊的天地,讚頌風暴
雷電之壯麗。而對於被摧折
遍地的花草樹木則嗤之以鼻
較諸粗俗,他寧取盆中長綠



如果細心留意,也許會發現此次所選的向陽作品均有共同的寫作體例,是的,這十多首向陽詩作均選自新近曾由九歌再版的《十行集》一書,它們每一首同樣都是十行。對於向陽的作品,我最早接觸到的是他的方言詩,也就是台語詩作品,至於向陽同富盛名的十行詩,則是前些時候偶然在書店裡信手翻閱再版新書時讀到的。十行詩其實是向陽較為早期的作品(1974-1984),他的第一首十行詩「聽雨」寫就之時,詩人才年僅十九歲呢!也因此與其他的向陽詩作呈現頗為不同的風格。

細閱後發現,《十行集》當中有幾首詩作其實我已經在《新世代詩人精選集》裡讀到過了,只是當時並不知道向陽曾以獨創的十行體寫過這麼多首作品(在《十行集》中共收錄了72首十行詩)。由此處選錄的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這些十行詩或因作者心境、或因寫作時空背景之故,充滿了空靈清幽之美,亦頗有古典詩詞的意境之雅,令人讀之如飲甘冽清茶,餘韻無窮。



* 延伸閱讀:「向陽詩花圃」
http://www.ndhu.edu.tw/~xiangyang/p1d.htm

|我的詩選|向陽作品(一)|

霧落 

霧落下潮起一般地沖襲
那時仍舊聽到鏗鏘的斧金
響自逐漸隱退的山頭
啄啄地,彷彿空谷鳥鳴
悄悄地,霧侵佔了小村

霧落下黃昏一般地來臨
此時已經不見落漠的葉蔭
憐視開始發芽的小樹
緩慢地,我展讀父親遺下的信
迅速地,霧來窗裏讀我的眼睛



聽雨 

坐在山的這一邊,遙遙地
聽見那邊谷地,恍恍惚惚
傳來陣陣呼喊,淅淅瀝瀝
驚醒了我,築巢採果的
美夢

於是走向谷地去,翼翼地
發現一株啜泣的野蘭,當我
伸手撫慰,乃又了然那花
是昔日,淅淅瀝瀝呼喊的
聲音



問答‧跫音之一 

深山的盛夏,一朵雲
悄悄避開烈日的追擊
隱入高岩上,蘭花的蕊裏
叩問:松子
何時?走過

盛夏的深山,一陣雨
遠遠掀起狂風的裙裾
飄到小徑中,落葉的脈上
回答:幽人
昨日!已眠



子夜 

不寐是最和平的戰爭
腳跡與眼光的焦距之調整
窗外:一望漆黑;窗內
燈下有蛾慢慢撿拾沖洗後
鮮豔的,愛情

愛情是最冷酷的和平
晚風和燭火的拉扯之膠著
闔眼:便有焦灼;睜眼
夜色化蝶翩翩提醒恍惚中
沈默的,凝眸



水歌 

乾杯。二十年後
想必都已老去,一如葉落
遍地。園中此時小徑暗幽
且讓我們聯袂
夜遊,掌起燈火

隨意。二十年前
猶是十分年輕,一如花開
繁枝。樹下明晨落紅勾雨
請聽我們西窗
吟哦,慢唱秋色



未歸‧閨怨之一 

餘暉已緩緩將布坊的流漿染成
一片驚心,閣樓上許多機杼
碌碌織著窗頭喑啞的斜陽
水聲潺潺,前年夏天
雀鳥在簷下走失且忘記窗的招喚

自從去冬下廚總記得用雪花
當做調味的鹽巴,每道菜
都標出鞋的里程與風的級數
枯葉打今秋便簌簌地落下
或者花仍要到明春方纔綻放



山色

未到初秋而天已涼了
蟬聲漸漸寂寂走過
小徑那邊,楓葉偷偷
竊據了啄木嘰喳的論戰
ㄔ亍是一種孤獨的溫暖

ㄔ亍是柳杉的一種落寞
帽以青天鞋以大地
衣以堅持的常綠
但風雨每期期以為不可
天已涼了而未到初秋



森林

所有路巷皆婉轉在我們腳下罷了!
除了背負以及支持天空,
淚珠或者唾液,是無礙於站姿的。
生長,但尤其仰望,讓飛島自眼中奔出,
我們的足掌何等愛恨交錯地抓住泥土!

即令風雨伺雷嘲電怒,笑是無辜的,
我們仍可以戰鬥,用耳鬢廝磨。
如果門只一扇,開窗同樣見山,
是以我們挺腰直立,任令路巷紛紜,
至於論辯,大可交付激水與亂石。



孤煙

一舉手即可丈量天地嗎?
在隱匿林木、疲乏於相互擠撞的沙礫中,
只為某種水聲,如是我聞:
烏青地,你緩緩站起,甚至,
也不睬身後的天際正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

所以一投足見炙火成水。
你迅行疾馳,風向西北西,林木復甦,
爾時一切業報山川一切色皆來集會,
水聲潺潺,無盡天地開展,
唯地平線俯首,合掌而退。

星期三, 12月 15, 2004

《幾米.辛波絲卡.奇士勞斯基》之0

這個排列並沒有特殊的意義,只代表我個人接觸到他們作品的時間順序而已,但後來我發現繪本《向左走.向右走》、詩作《一見鍾情》、電影《紅色情深》出版或上映的順序由近到遠差不多也是這樣。

對我而言,這三個人的連結起始於《向左走.向右走》。1999年出版的這一本繪本可以說是幾米最著名的作品,相信大部份的人都不陌生。書中的男女主角因為習慣出門就往左走/往右走,所以兩人毗鄰而居卻從沒碰過面,直到他們終於在一座圓形的水池邊相遇並相識(沿著“圓”的任一個方向走,最後都會遇到),但不巧又因為一些陰錯陽差而失去彼此的消息……。

幾米在《向左走.向右走》以及《地下鐵》兩本書中都曾引用了辛波絲卡的詩作,這是我注意到她的開端,早在幾米尚未成為知名繪本作家之前便已接觸過他的作品,但真正認識辛波絲卡卻只是最近的事。辛波絲卡是著名的波蘭女詩人,也是'9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向左走.向右走》給人的感覺和辛波絲卡的《一見鍾情》很神似:

《一見鍾情》--辛波絲卡

他們兩人都相信
是一股突發的熱情讓他倆交會。
這樣的篤定是美麗的,
但變化無常更是美麗。

既然從未見過面,所以他們確定
彼此並無任何瓜葛。
但是聽聽自街道、樓梯、走廊傳出的話語——

他倆或許擦肩而過一百萬次了吧?
我想問他們
是否記不得了——
在旋轉門
面對面那一刻?
或者在人群中喃喃說出的「對不起」?
或者在聽筒截獲的唐突的「打錯了」?
然而我早知他們的答案。
是的,他們記不得了。

他們會感到詫異,倘若得知
緣分已玩弄他們
多年。

尚未完全做好
成為他們命運的準備,
緣分將他們推近,驅離,
憋住笑聲
阻擋他們的去路,
然後閃到一邊。

有一些跡象和信號存在,
即使他們尚無法解讀。
也許在三年前
或者就在上個星期二
有某片葉子飄舞於
肩與肩之間?
有東西掉了又撿了起來?
天曉得,也許是那個
消失於童年灌木叢中的球?

還有事前已被觸摸
層層覆蓋的
門把和門鈴。
檢查完畢後並排放置的手提箱。
有一晚,也許同樣的夢,
到了早晨變得模糊。

每個開始
畢竟都只是續篇,
而充滿情節的書本
總是從一半開始看起。

這首作品收錄於1993年出版的《結束與開始》詩集之中。拜讀了「辛波絲卡詩選」後,覺得真的是很喜歡她的作品,遠勝於對幾米作品的喜好程度,也許是因為我自己原本就對詩非常感興趣的緣故吧!不論是從這首詩或是幾米的作品裡都可以發現:緣份是多麼神奇的事!!如果你正巧也看過奇士勞斯基所執導的藍白紅三色系列之《紅色情深》,你會更清楚感受到這種奇妙的聯結。

因為「每個開始,都只是續篇」,早在你們所認為的「開始」之前,你們可能已經擦身而過無數次了?可能曾經坐過同一張公園裡的長椅?可能是一起看過電影的鄰座陌生人?可能到過同一家咖啡店、用過同一個咖啡杯?可能認識同一個朋友,但你們兩人卻從未發現彼此的存在?

如果你曾經遇過這樣的情境,必然能體會,世界真的很小!

* 延伸閱讀:陳黎文學倉庫
http://www.hgjh.hlc.edu.tw/~chenli/szympoem.htm

《幾米.辛波絲卡.奇士勞斯基》之3





關於「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

若要認真論起來,這一篇遲遲未能寫就的原因其實是心虛。因為關於奇士勞斯基的評論或相關著作已經很多,而且幾乎篇篇精采,所以若以我只看過《藍、白、紅》三色的系列之作及《十誡》當中六部片的淺薄體驗為基礎,寫出的想法恐怕是會單薄了些,不過換個角度想,一直以來也只是在網上寫一些簡單的感想罷了,又何必此般地如履薄冰,於是就寫囉!

開始看奇士勞斯基的作品,其實也起於巧合。前些時侯因為買了DVD Player,便想些找些影片來看,但出租店裡的多半是好萊塢的商業片居多,碰巧在逛玫瑰和大眾唱片的時候看到《藍色情挑》、《白色情迷》、《紅色情深》,就把久仰的大師之作買了回家,後來又在大眾看到《十誡》,雖然不齊全,但倒是比較令人意外的,沒想到因為常逛唱片行的習慣,還能有讓人驚喜的發現。

有「波蘭電影詩人」之稱的東歐重量級導演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一九四一年生於波蘭華沙,一九八九左右共黨東歐勢力瓦解後遷居法國,並在九一年完成了獲得全球讚譽的《雙面薇若妮卡》。九三年,根據法國國旗上的三色所代表的意義拍攝的藍、白、紅三部曲問世,奇士勞斯基並因當中的《白色情迷》一片而獲得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的殊榮。一九九六年三月,奇士勞斯基住院準備進行心臟手術,但不幸地在手術台上辭世,得年五十四歲。關於他的生平及作品年表可以在遠流博識網的「電影巴比倫」站上找到非常詳盡的資料,遠流也曾經出版一本他的著作《奇士勞斯基論奇士勞斯基》。

有人說他和另一位波蘭電影導演克里斯多夫‧贊努西(Krzysztof Zanussi)同屬於常以道德焦慮為創作主題的導演,但在今年金馬影展《向贊努西致敬》的單元中我一共看了五部片(並有幸在座談會中見到贊努西本人),其實覺得奇士勞斯基對道德議題的著墨並不若贊努西的作品明顯,但電影進行的節奏和主題卻同樣有不少作品是偏向沈緩和嚴肅的。記得有一回和一位奉奇士勞斯基為偶像的朋友討論到他的作品,發現我們的感受是不大相同的,我覺得他是個宿命論者,而朋友認為他的觀點並不宿命,但卻是個標準的悲觀主義者。

在藍、白、紅三部片裡,我最喜歡的應該是《紅色情深》,而十誡系列的電視電影當中(我只看過其中六部)則對《愛情影片》和《遺產風波》印象最為深刻,十誡當中的《愛情影片》和《殺人影片》後來並延伸成劇情長片,其中《殺人影片》並輸贏得八八年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

《紅色情深》裡有三位主角,分別是兼職平面廣告模特兒的女大學生范倫堤娜、隔街住在她對面的年輕法官奧古斯特、以及獨居的退休老法官。范倫堤娜因為不慎開車撞傷老法官的狗而與他認識,而她和多次擦身而過的鄰居奧古斯特卻從不曾認識,也從沒注意過彼此的存在。老法官因為年輕時有過感情被背叛的經歷(故事裡范倫堤娜和奧古斯特也分別被自己的情人所背叛),加上工作裡所見識到無數的人性黑暗面,因而認為人都是卑劣的,退休後終日以竊聽鄰人的電話為消遣,後來卻因女主角的善良和熱情而漸漸改變他的想法,最終甚至報警檢舉自己的竊聽行為,而范倫堤娜也因為竊聽事件而瞭解到對與錯有時並不如表面上看來那麼絕對。而在結尾的一場船難場景中,奧古斯特和范倫堤娜終於「見到了」彼此,他們是船難倖存者中的兩位(其他幾位則分別是《藍色情挑》和《白色情深》裡的主角),在這個既像結局又像開始的安排裡,我們不知道奧古斯特和范倫堤娜究竟是否認識了,但是對他們的人生而言,肯定是有一番新的體悟和轉變。關於他們兩人多次擦肩而過卻無緣相識的情節,總讓人聯想起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

其實若單單以藍白紅三片而言,我仍覺得奇士勞斯基是宿命而不悲觀的,但若從十誡裡的幾部作品來看,的確可以感覺到他的悲觀傾向,例如《黑夜漫遊》、《愛情影片》和《殺人影片》均是,而十誡中的《遺產風波》卻是個例外,它雖然仍是和家庭親情有關的主題,但卻是一部節奏輕快而且溫馨幽默的作品。

《遺產風波》描寫感情疏離的兩個兄弟,為處理父親遺產事宜而在十多年未見之後重逢的故事。哥哥謹慎保守、過著中規中矩的生活,弟弟則是經常巡迴各地演出、生活裡只有搖滾樂的樂團主唱(所以這部片子裡出現了奇士勞斯基作品中少見的音樂類型-搖滾,本片和藍白紅的配樂都是出自Zbigniew Preisner之手,但風格卻大異其趣)。兄弟二人和性格孤僻的老爸也是多年未聯絡,父親過世後唯一留下的遺產-郵票,起初在他們眼裡只是適合送給小孩的禮物,後來才發現那些費盡父親財力和心血收集的郵票原來竟有鉅額價值,甚至可以讓他們兩人一輩子衣食無虞,但在尋求變現的過程中卻遭遇到諸多波折、上當受騙,整部片子便是在描述兄弟倆從彼此適應、互相猜疑、一直到真相大白後言歸於好的過程,既不悖離導演作品裡常出現的「道德」主題,卻又不那麼沈重,是頗有意思的一部影片。

飾演兄弟的這兩位演員,也正是《白色情迷》裡的男配角和男主角,除了常用相同的演員之外(《紅色情深》的女主角伊蓮雅各也是《雙面薇若妮卡》的女主角),奇士勞斯基還經常讓不同片子裡的人物或情節片斷交錯出現在各部影片裡,形成一種小小驚喜的趣味,當然這也和他相信機緣與巧合的觀點相符,只是粗心的觀眾大概就比較不容易發現囉!

在奇士勞斯基的其他的重要作品當中,《雙面薇若妮卡》和《機遇之歌》是我最想去找來看的,可惜目前為止還沒找到,說不定看過這兩部片之後,又會有另一番感受也說不定呢!


* 延伸閱讀:

《洛伊爾懷斯電影音樂頻道》http://www.loyalwise.com/Rouge.htm
將藍、白、紅三部電影裡的音樂闡釋得非常棒的一個網站。

《歐陸的心靈之聲》波蘭電影配樂大師普瑞斯納
http://cdhi.audionet.com.tw/200010-cdhi/Topic%20Park/musician/12-Preisner.htm
對奇士勞斯基長期合作的夥伴:齊柏紐‧普雷斯納(Zbigniew Preisner)的生平及其電影配樂作品有詳盡的介紹。

《幾米.辛波絲卡.奇士勞斯基》之2





關於「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

差不多在寫完這個系列的第0和第1篇之後,我在書店又遇到《詩戀Pi》(網路與書雜誌的第二期),便又隨手翻了一遍(可能是第三或第四遍了吧!但從沒好好坐下來把它讀完),書裡推薦的主題閱讀就包含了桂冠出版的《辛波絲卡詩選》一書,敘述裡並提到幾米和奇士勞斯基也對它“一見鍾情”,這段文字倒是我在這回翻閱時才讀到的,也算巧合吧!

中文版的詩選是由陳黎和張芬齡所合譯,這兩位是國內相當優秀的西洋詩集譯者,外文詩中譯的工作較諸一般的翻譯而言顯然更困難,但因陳黎本身也是詩人(在這之前我也曾讀過他的詩作),所以能將原作的詩意傳達得相當好,近年頗受歡迎的南美詩人聶魯達(Neruda)的作品也是透過他們的譯作引薦給國人的。

一九九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辛波絲卡,一九二三年出生於波蘭。她是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詩人,也是當今波蘭最受歡迎的女詩人,「…以幽默、戲謔的輕鬆口吻,探討與人性相關的嚴肅主題,這正是辛波絲卡詩作的重要特色。… 辛波絲卡的詩無論敘事論理絕少賣弄抽象晦澀的意識形態;她擅以敏於觀察的慧眼和明晰精準的用字,呈現出對人世超然的同情和嘲諷。」(註1) 她的創作主題非常廣,文字簡明但意涵深刻,例如以鎮靜劑的擬人化口吻所寫的《廣告》一詩,就很有意思:

《廣告》

我是一顆鎮靜劑,
我居家有效,
我上班管用,
我考試,
我出庭,
我小心修補破裂的陶器——
你所要做的只是服用我,
在舌下溶解我,

你所要做的只是吞下我,
用水將我洗盡。
我知道如何對付不幸,
如何熬過噩訊,
挫不義的鋒芒,
補上帝的缺席,
幫忙你挑選未亡人的喪服。
你還在等什麼——
對化學的熱情要有信心。

你還只是一位年輕的男╱女子,
你真的該設法平靜下來。
誰說
一定得勇敢地面對人生?

把你的深淵交給我——
我將用柔軟的睡眠標明它,
你將會感激
能夠四足落地。

把你的靈魂賣給我。
沒有其他的買主會出現。

當我讀到「你還在等什麼——對化學的熱情要有信心。」的句子時,不禁笑了出來,但讀到最終兩句的「把你的靈魂賣給我。沒有其他的買主會出現。」,卻又不覺嚴肅了起來。讀辛波絲卡的詩,常有這樣的情形出現。另一首《寫作的喜悅》也有這樣的趣味:(部份節錄)

一滴墨水裡包藏著為數甚夥的
獵人,瞇著眼睛,
準備撲向傾斜的筆,
包圍母鹿,瞄準好他們的槍。

他們忘了這並非真實人生。
另有法令,白紙黑字,統領此地。
一瞬間可以隨我所願盡情延續,
可以,如果我願意,切分成許多微小的永恆
佈滿暫停飛行的子彈。
除非我發號施令,這裡永不會有事情發生。
沒有葉子會違背我的旨意飄落,
沒有草葉敢在蹄的句點下自行彎身。
……

這首詩描述寫作者筆下的世界,文字的力量足可建構一個令時間靜止、讓永恆存在的世界。而另一首我也很喜歡的《It could happen》則曾出現在《詩戀Pi》一書的序文當中(郝明義先生撰文):

It could have happened.
It had to happen.
It happened sooner. Later.
Nearer. Farther.
It happened not to you.

You survived because you were the first.
You survived because you were the last.
Because you were alone. Because of people.
Because you turned left. Because you turned right.
Because rain fell. Because a shadow fell.
Because sunny weather prevailed.

……(部份節錄)

「我跟著 en, en 的音節讀著,心跳也跟著難以言述地躍動著。」郝先生如此形容他在書店裡偶然讀到這首詩時的感覺。但這詩並非只是描述各種“可能”的機遇而已,它的主旨仍然是嚴肅的,它以德軍佔領波蘭的時期為背景,詩裡的末幾段充滿恐懼、逮捕、驅逐等的暗示。這首詩中文譯名為《可能》,亦收錄在陳黎及張芬齡所譯之詩選中。

除了上述幾首、以及我在這系列的第0篇中曾提及的《一見鍾情》之外,其餘如《企圖》、《博物館》、《金婚紀念日》、《在一顆小星星底下》、《寫履歷表》等也都是令我覺得印象非常深刻的作品。如果你不嫌拙作冗長地讀到這裡,當你有空到書店去時,或許就會想到要找辛波絲卡的詩作來仔細一讀了吧?

註1:原文請見《種種荒謬與歡笑的可能-辛波絲卡詩導讀》/陳黎‧張芬齡

*延伸閱讀:《網路與書》網站
http://www.netandbooks.com/taipei/magazine/index.asp

《幾米.辛波絲卡.奇士勞斯基》之1





關於「幾米」。

《向左走.向右走》這一部繪本可以說是幾米的成名作,相信大部份的人都不陌生,我也頗喜歡,但總覺得他的畫風(尤其是早期作品,例如「月亮忘記了」)和法國插畫家桑貝(Sempe’)的作品感覺很相似,所幸後來也已逐漸建立起自己的style,而且幾米的作品受歡迎的因素並不僅只是因為繪畫的部份,他的文字和長篇作品意境的經營也是很重要的。

幾米最早的作品應該是1998年由玉山社出版的《森林裡的祕密》和《微笑的魚》。而之後出版的繪本當中有不少是從刊登於報上的作品集結的,例如:《聽幾米唱歌》、《森林唱遊》、《我的心中每天開出一朵花》、《照相本子》等等,這一部份的作品讀來很像輕盈簡潔的散文,有些即使只讀文字不看圖都能感受到它的詩意。

但長篇的故事卻向來是幾米的著作中較受歡迎的,或許是因為故事情節豐富,比較容易被讀者接受的緣故吧!像《向左走.向右走》、《月亮忘記了》、《地下鐵》等,都已是大眾非常熟悉的繪本作品。有人說幾米的畫和文字表達了都市裡人們的疏離和寂寞,這可能是藝術家天生感受能力較敏銳的關係吧!至少大多數的長篇作品在最終的結局上總是充滿希望的,雖然也可說是充滿不確定,但與其悲觀地認為沒有好結果,倒不如樂觀地想像“一切充滿光明”,不是嗎?

我個人覺得《我只能為你畫一張小卡片》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型式,它讀起來的感覺既不像散文、也不像長篇小說,但卻充滿極短篇的趣味,每一張小卡片都是一個故事,有輕快的、有憂傷的、也有浪漫的,短短的文字卻充滿張力,讀來十分有意思!

想一併提及的是桑貝的作品,桑貝也是我很喜歡的繪本作家之一。我曾經在幾米的網站上讀到他所寫的桑貝作品評論,並提及在巴黎尋找展出桑貝作品畫廊的一段有趣過程,但我閱讀桑貝著作的時間遠在那之前。他的法式幽默相當特別,簡單的細線條和輕淡的用色,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受。他多數的作品是畫給成人而非兒童看的(溫馨可愛的《瑪塞林為什麼會臉紅?》是個例外),和法國電影一樣,有些意象的表現相當幽微細緻,即使是沒有文字的純粹畫作也能深受感動或令人發出會心一笑。如果能在寧靜的夜晚或午後,悠閒地讀上一回桑貝,將會是很美好的一種心靈享受。

延伸閱讀:

桑貝繪本作品/玉山社出版:
《奢侈.寧靜和享樂》
《藍伯特先生》
《清晨》
《哈吾爾.塔布林─不會騎自行車的自行車師傅》
《瑪塞林為什麼會臉紅?》

桑貝插畫作品/小知堂出版:
《夏先生的故事》 (派屈克.徐四金/著,桑貝/圖)

幾米Spa網站:
http://www.jimmyspa.com/ho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