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8月 06, 2008

以色列印象



今年的台北電影節,原本我是很想多選一些以色列電影的,但可惜映期或時段因為工作無法配合而不得不放棄。 今年是以色列建國六十年,之前也在北美館看過「以色列建國60週年展」,這項展覽包含了保羅.高曼(Paul Goldman, 1900-1986)與大衛.羅賓哲(David Rubinger, 1924-)的紀實攝影作品,以及丹.雷辛格(Dan Reisinger, 1934-)的平面設計作品。

以色列,相信對大多數人而言都是陌生的國度,當然對我也是,但十多年前我還在電子產業某公司的貿易部門任職時,負責的業務區域之一恰好正是中東,其中以色列有數家客戶都是業務量穩定、信用狀況也相當不錯的主力客戶。但其時我對以色列也並沒有太多的了解,只知道國內銀行不接受以色列銀行的信用狀,開往以色列的海運船務航程少、兵險費用也高,換言之,當年以色列的政治環境仍被認為是處於不穩定狀態的高風險國家。

北美館「以色列建國60週年展」兩位攝影大師的作品忠實地呈現以色列歷經戰火建國的艱辛,以及人民在這樣政治背景下的日常生活記錄,對於認識這樣一個新生國家,透過藝術展覽是一種很不一樣的體驗,也令人印象十分深刻。丹.雷辛格的設計作品則色彩豐富搶眼、概念活潑有趣,雖然多是商業設計的作品,仍相當具有新鮮創意。

(圖:丹.雷辛格設計展海報/資料來源:http://www.danreisinger.com/)

|Movie|2008台北電影節|



過去兩週密集地看了八部電影,其中六部是今年「台北電影節」選映的電影,今年的主題城市是都柏林及耶路撒冷,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過去均處於政治情勢動盪的狀態,但是愛爾蘭電影和以色列電影倒不全然都與政治或戰爭的背景有關。這次我選的六部片是:

◆水星男孩/Boy from Mercury/馬丁杜非(Martin Duffy)/Ireland
◆屠夫男孩/The Butcher Boy/尼爾.喬登(Neil Jordan) /Ireland
◆三個母親/Three Mothers/狄娜.列維瑞克力斯(Dina Zvi-Riklis) /Israel  
◆如果荒漠,一個旅人/ULZHAN/沃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France, Germany
◆金碧輝煌/Fujian Blue/翁首鳴(WENG Shouming)/China
◆無用/Useless/賈樟柯(JIA Zhang-Ke) /China

在這六部電影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是「三個母親」、「屠夫男孩」、「金碧輝煌」,「如果荒漠,一個旅人」因為景場在陌生的哈薩克,片中落差巨大的城市與荒野景觀完全在我個人經驗之外,獨具令人震懾之美,情節雖然詩意迷離,但其實我一開始就猜到了:那是一個法國男人因為妻兒意外驟逝,而決意至哈薩克的一處神祕雪峰頂上結束自己生命,其沿途所發生的故事。

今年的台北電影節,原本我是很想多選一些以色列電影的(雖然有不少是以戰爭為背景的,但據專業影評人表示並不嚴肅乏味,例如:「妙想天開」即是部喜劇),可惜它安排的映期或時段都因為工作無法配合而不得不放棄, 唯一的一部以色列電影「三個母親」還是特別請了半天的假才有辦法排上的,看不到其他片子實在令人扼腕,但所幸這半天假請得很值得,因為這是一部題材特殊、令人印象深刻的好片。它的背景是在以色列戰火頻仍的年代,但全片故事與戰爭無關。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女性電影,描述三胞胎姐妹:玫瑰、芙蓉、苿莉之間愛恨交織的親情,最終仍是血濃於水、相伴終老的三個人生故事。

「金碧輝煌」的主題也很特別,這是一位中國年輕新導演的作品,以偷渡事件頻仍的福建為背景,描述一群以勒索為生的年輕混混的故事。「屠夫男孩」則是小說改編的一部愛爾蘭電影,導演尼爾.喬登(Neil Jordan)的另一部近作 「冥王星早餐」我也非常喜歡,「屠夫男孩」與「冥王星早餐」均是色彩豐富明亮、節奏輕快,劇情笑中帶淚的電影,但所講述的故事卻都是主角淒慘的人生及深刻的社會議題。

「水星男孩」普通。「無用」則讓我頗為失望,這部影片是看了影評之後加選的,照理說「無用」相關的“紀錄片、服裝、時尚、裁縫“這些主題,都是我很感興趣的,但實際看過之後卻覺得不如預期,前半段記錄中國的服裝設計師馬可猶如藝術創作的服裝品牌「無用」於巴黎時裝週展出的過程,看到這裡感覺還好,只覺得很像常在北美館等處看到的藝術家創作記錄的影片類型。但電影後半則跳至山西汾陽逐漸沒落的裁縫工匠的訪談,這段出來之後反倒覺得是對前半段的一種反諷,在食衣難以溫飽的礦區工作的鄉民,大概很難理解「無用」的設計師為何要將做好的服裝埋入土裡、以取得出土後質感的那種”藝術家”做法吧?(感覺其實像極了古時的陪葬物),所謂現代藝術,在一般大眾的眼裡,大概也常會有這樣的質疑吧!

(本文寫於2008/7/18~20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