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植物園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植物園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四, 7月 01, 2010

錯過


《錯過》之一:茶花

一直念念不忘前些年在陽明山的花卉實驗中心見過的那些茶花,那次茶花展裡爭奇鬥艷的各個品種的茶花可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展館外遍植於園區裡的茶花更是燦爛盛開,滿園繁花似錦。 

今年四月,幾位許久未見的舊同事,想找個地方去走走時,我便提議去花卉實驗中心賞茶花。暮春的天氣雖不甚晴朗,但所幸並沒有下雨,宜人的溫度是健行的好天氣。走進園裡,迎面的一排櫻花早已謝盡,滿樹嫩綠新葉欣欣向榮,但再往前走就令人失望地發現:

可惜,我們錯過它開花的時間了。

顯然整理園林的人辛勤勞碌,滿園茶花樹下連殘敗的落花都未見。倘若見到的是:「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可能會更加感傷吧!所幸不是。這裡雖然因為花季已過而冷清許多,但園裡但仍有好些對新人正在取景拍婚紗照,即便沒有花朵點綴,綠葉也是很美的。


《錯過》之二:流蘇

四月底的讀書會結束之後,我想起應該是流蘇開花的季節了!於是一時興起,便邀集同學散步到附近的二二八紀念公園,因為這裡有一棵非常高大的流蘇。和部份種在人行道上的流蘇相比,這棵壯碩的流蘇顯然年歲大得多,開起花來也非常燦爛。

可惜,我們錯過它開花的時間了。

來到樹下,只見到甚為稀少的小小白色落花,零星出現在草地上。很抱歉,今年的花季已結束,明年請早。


《錯過》之三:紅葉

上個月和一個國中同學相約在家附近的餐館吃晚飯,她帶了小朋友一起來,見到她兒子時,我真的驚訝於時光眨眼流逝的速度啊!沒想到我上回見到他,是才剛滿月的小baby而已,而現在已經是會主動跟你攀談、又跑又跳、準備上幼稚園的三歲小孩了!原來我完全錯過了他的成長過程,也難以置信原來和老同學已經這麼久沒見了哩!

距離我們倆當同學的年代已經有二十多年了吧!過去的那麼多年也一直都有保持聯絡,但儘管年復一年時光流逝,也從未感覺彼此有什麼不同;然而一旦邁入家庭、有了孩子,僅僅三年,她的世界就從此完全不一樣了!

許許多多的朋友、同學都是如此,就這樣一個一個地,慢慢遠離我們曾經互有交集的生活圈,彷彿樹上的紅葉,熟透了就緩緩飄落河面,然後隨流水越漂越遠,終至不復再見。


(Photo by Regina/流蘇:2007年左右,攝於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前)

星期一, 4月 19, 2010

買花


買花/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 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惜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諭。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白居易詩裡的場景是:盛世裡牡丹價昂(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田舍翁望花興嘆。而今日的花市卻因為景氣萎靡不振,讓花價越來越低廉,連小株蝴蝶蘭只要一盆30元的價格都出現了!這個數字是連買一杯便利商店的咖啡都不夠的啊!花卉畢竟不是生活必需品(和書一樣),不買也不會讓日子過不下去,只是可憐了慘澹經營的花農(出版商可能也差不多苦吧!)。



週日的黃昏、陰雨霏霏的天氣,我在建國花市附近的某咖啡店裡,一邊讀著手上的文件,一邊嚐著桌上的巧克力蛋糕和Latte。椅旁則放了剛買的兩大袋、九個小盆栽,分別是:麗格海棠、迷你玫瑰、大岩桐、重瓣非洲鳯仙、薰衣草、金魚草、鵝河菊(Swan River Daisy),其中非洲鳯仙和薰衣草各買了兩株。

看起來似乎是個很愜意的假日時光,但其實呢~咖啡沒什麼味道,而蛋糕超甜膩(這個遍佈台北的綠招牌連鎖店越來越令人失望)。才下午五點,天已漸黑,雨雖小了些但仍繼續下著。昏黃燈光下讀的不是我最愛的新詩或小說,而是課前必須預讀的HBS case(這週要準備的還是很硬的題材:TSMC前進中國的策略)。唯一覺得很開心的,應該算是買到這些可愛的花花草草了!但是超出計劃地買了九盆,一想到要拎著這兩大袋脆弱怕折損的花草、還要撐傘搭上兩趟公車加步行回家,就覺得累啊!

之所以買太多,是因為走到花市最末段正好遇上一攤已準備收市,原本一盆30元(已夠便宜了)的花草全都六盆只要100元,就好像是主婦見到超市大特賣一樣,好開心撿到便宜啊!當下也顧不得這麼多花草要如何扛回家的問題,馬上就開始選了起來!而且這家賣的品項和其他固定賣三盆或四盆100元的店家不太一樣,像薰衣草、金魚草、鵝河菊別家都少見,重瓣非洲鳯仙則是花朵開得密密滿滿的一大株 (如圖),別家絕對見不到這樣的價格。

這些花草當中只有鵝河菊是我不認識的,後來依她的樣貌在google查了一下才認出她應該是這名字,也算我運氣好,因為菊科家族如此龐大,除非特色鮮明(所幸她是),否則要能正確認出來也不容易。Swan River Daisy之名自然是與地名有關,Swan River位在澳洲伯斯,所以這正是鵝河菊的故鄉囉!就像早年有人會把孩子取名叫“台生”、“京生”之類的名字是一樣的道理吧,哈哈!

至於其他的花兒呢,雖然都認得其芳名,但真正曾種過的只有迷你玫瑰,所以回來之後花了不少時間查詢栽培她們的方法,還沒查完,而且這麼多實在記不住啊!正考慮是不是要把這些注意事項全印在紙上貼在書桌前,每天要澆水前先看過一遍以免弄錯!植物的生長習性差異大,萬一弄錯可是會讓她們適應不良的哩!

話說回來,這天的心情是很複雜的。因為,那時的我不該是出現在花市裡的,依照預期計劃,我這天應該要出現在某校的研究所口試教室裡才對。由於上學期已預先修完六學分的兩門課成績很高,所以大家都覺得我肯定可以考上,但結果卻讓所有親友同學全都跌破眼鏡!真的不得不承認考運的重要,今年筆試題數超多,但因為答題時間失控,全都會寫的題目竟然沒能寫完,即使書審分數頗高,仍因筆試分數不夠而沒能進口試門檻,兩項加總比去年都沒準備就去考的狀況下拿到的分數還不理想。耗費心力準備了一年,捨下讀詩、賞花、寫文的閒情逸緻,仍是這樣的結果,豈只是“遺憾”兩字可以形容。走在熱鬧繽紛的花市裡,我卻是那“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諭。”的田舍翁,只不過嘆的不是牡丹花價高昂,而是自己的時運不濟。


後記:

寫至此文結尾時,忽想到“時運不濟”用於此處不知語意正確否,於是隨手查了一下。結果,教育部線上成語字典裡的釋義,就這麼不偏不倚地跳進我眼裡:

釋義:氣運不佳,無法如願以償。元˙曾瑞卿˙留鞋記˙楔子:「自謂狀元探手可得,豈知時運不濟,榜上無名。」儒林外史˙第三回:「他才學是有的,怎奈時運不濟。」

讀到這段字,可真是令人啞然失笑啊!

星期五, 5月 09, 2008

清新淡雅的《藍雪花》



曾經在好些個地方見過藍雪花,也拍過一些它的照片,但卻一直不識其名,只覺得它的花形花色真好似是金露花的放大版呢!恰巧前些天非常偶然地在Google搜尋銀葉菊的照片時,赫然見到一張淡藍紫色花朵的照片,原來它的名字是叫做“藍雪花”呀!明明找的是銀葉菊、卻遇著藍雪花,大概是註定我該要認識它的吧!

這張藍雪花的照片也是我在台北植物園裡拍的,時間是2004年元月,我記得它生長在園裡的角落位置,也還記得它附近另有一株枝繁葉茂的金銀花,當時的情景仍記憶猶新呢!竟然已經相隔這麼久了!

多數植物資料網站對藍雪花的特色描述都是:「少見的藍色花,夏日予人清涼之感。」藍雪花不單名字浪漫,花和葉的色彩與姿態都給人一種忘憂的悠然閒適之感,怡然自得地在園中生長,沒有濃郁花香、也無艷彩花色,彷彿是一位清新淡雅的女孩,在萬紅叢中雖不特別引人矚目,但卻令人過目難忘。

星期二, 3月 06, 2007

|植物誌|訪《加羅林魚木》|


 
(2004-06-23)

Photo:加羅林魚木/攝於溫州公園/2004 Spring.


看看它和一旁建築物的比例,就可以想像得出這棵開滿黃花如蝶舞的老樹有多麽壯觀了!真是令人驚歎不已的數大之美!

與之前偶遇流蘇的情況不同,這回見到加羅林魚木可是輾轉花了一個小時的車程,特地去拜訪它的。早在幾年前,就曾經拜讀過作家沈花末的一篇散文,主題寫的就是這棵位於溫州公園斜對角的加羅林魚木,但因為始終沒在其他地方見過這種植物,所以沒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只覺得這個名字真是奇怪。

通常週五是我們部門例行的會議日,整天都有開不完的會,在今年四月的某個週五,會已開到下午、大家都很煩累的時候,一位同事突然問起:大家知不知道羅斯福路上、台電大樓正對面的巷子裡有一棵魚木?現在正在開花,滿樹燦爛的黃花令人目不轉睛、歎為觀止呢!

於是那個週末趁花開正盛,我就趕忙專程賞花去!果真百聞不如一見,而且一見難忘了!明年如果沒有錯過花訊,一定再來拜訪這棵加羅林魚木囉!

星期四, 2月 08, 2007

2007台北茶花展─暗戀‧茶花園


今年2月4日,和朋友們正好趕上「2007臺北茶花展~暗戀.茶花園」的最後一天展出。雖說我們幾個人,陽明山的各步道都不知去過多少回了!卻都從沒到過這次的展出地點:「陽明山花卉試驗中心」,而這項茶花展活動自2004年開始舉辦以來,從「賞茶趣」、「山茶花弄影」、「英雄.美人.茶花情」,到今年已經是第4屆舉辦,但我們卻也是今年才頭一回知道。除了花展,主辦單位也配合主題舉辦相關藝文表演、「茶花盆景構圖設計與製作」的免費課程,及致贈茶花小苗等相當豐富的活動內容。

這次的茶花之旅,可真是個令人難忘的美好早晨!園內展出茶花盆景比賽得獎及參賽作品,品種之多令人稱奇,有葉形如魚的「金魚王」、花香甜美更勝玫瑰的「芙蓉香波」、單瓣黃花的「金花茶」等等,花開燦爛、目不暇給!我更是創下個人記錄,在兩小時內拍了兩百多張的照片,一個上午真是眼睛也忙、手更忙啊!


除了精雕細琢的茶花盆景之外,園內原本就種植了相當多不同品種的茶花,走在陽光灑落的茶花林裡,愜意早春令人心曠怡,低頭亦處處可見覆滿細苔的地上散落仍舊嬌艷的大朵落花;另外,在花卉試驗中心的入口處也種了大片的櫻花林,在湛藍天色的襯托下,仰望滿目紫紅色的櫻花綻放,真是美得令人感動!莫怪這園裡有那麼多對新人前來拍攝婚紗照,茶花和櫻花盛開都是一年一度的,錯過多可惜呢!

星期一, 11月 27, 2006

植物園裡的銀色小草



這是某天在台北南海路上的植物園裡拍攝的幾株小草。因為興趣,我認識的植物算比朋友們稍多些,但這株銀色的小草,我始終遍尋不著它的名字。清楚記得之前也曾在別處見過,因為它獨特的銀灰色令人過目難忘,但一直誤以為它是朝霧草,查了資料發現並不是,不知道可否有人識得它?雖然”玫瑰不叫玫瑰,一樣芳香如故”,但總是好奇,想知道它到底如何稱呼?

星期一, 10月 23, 2006

植物園裡的天堂鳥



















那天近黃昏,差不多一個人把植物園逛完一遍準備繞向出口時,忽然在一處僻靜的角落見到這令人驚艷的天堂鳥花(Bird of Paradise Flower),而且總共只有三株吧!開在夕陽的餘暉裡,頗有點孤芳自賞的感覺,但那色彩可真是叫人目眩神迷呢!

 

星期四, 9月 22, 2005

|聯想|玫瑰的靈魂|



兩週前到城市舞台去看兩部台北電影節參展的俄羅斯電影,結束後順道去附近環亞百貨裡的IKEA和《品東西》逛逛。一直很喜歡IKEA的陳列風格、也很久沒去了,而逛《品東西》則是因為好奇。這家店是生活工場的前任老闆重新投入創業所開設的生活家居用品店,商品風格與生活工場不太相同、價位也較高,隨意瀏覽後覺得其實它的定位算是滿明確的,整體質感也營造得不錯,本來並沒打算買東西,最後卻買了一朵人造玫瑰回家。

為什麼買朵這假花?因為它實在太過擬真了,除非貼近看,否則很可能誤以為那是一朵真正盛開的長柄玫瑰,這也算是工藝的一種吧!雖然它只是傢飾品,但除了沒有香氣和不會凋萎之外,和真玫瑰並沒有兩樣。仔細端詳這朵插在透綠玻璃瓶裡的淺粉色花朵,我忽然有個荒謬的想法:若是將萃自千萬朵玫瑰精魂的香水灑於其上,能否賦予它靈魂?

這個聯想其來有自,其一是植物究竟有沒有靈魂?『經過多位科學家的驚人發現,植物的存在的確有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它能夠和悉心照顧他的人靈犀相通,不管離得多遠;它會記得曾經摧折它同類的人,而且顯示它的恐懼;為了欺騙對它有敵意的人,它會假裝昏迷,好像不能逃過一劫至少也可換來一個較為愉悅的死亡……』這是在博客來網站上為《植物的祕密生命》一書所撰的導讀文字,前些天聯合報上正好也有一篇外電新聞提及類似的研究報告。在這本書中尚有以下敘述:『費希納說:「語聲自“內”而發,香氣也是自內而發。人在黑暗中是憑說話辨認人的,同樣的,每朵花都是憑自己的氣味驗明正身的。每朵花都承載著其祖先的靈魂。」他把沒有香氣的花比為獨自活在荒野中的動物,有香氣的花比為群居動物。按他的真知灼見,人類釋出二氧化碳給植物吸取,死後埋入地下充當植物的肥料,顯見人類身體的最終目的之一是要為植物服務了。不正是花草樹木最後把人體消耗了,把人的骨骸和土、水、空氣、日光融合,使人體變質而成為最精采的形狀和顏色?』這真是很精彩的一番推論。

其二是靈魂能否脫離它所依附的本體而進入其他載體中?在日本科幻動畫電影「攻殼機動隊2 INNOCENCE」中曾出現一個情節:第三世界窮困的小孩被地下集團所擄,並運用不法的技術攝取其靈魂注入機器人身上,以使這批新品女機器人可以如真人般具有情感。但最後這批仍處於實驗階段的機器人卻因為充滿恐懼不安的潛層意識(來自被害者的靈魂),而發生殺害主人後自我毁滅的下場。電影是以倒敘的手法揭開這些連續謀殺案的真相,但全片充滿與靈魂有關的哲理論述,震撼性的獨特風格配樂和華麗細緻的畫風,讓這部日本動畫大師押井守的作品在我的觀影經驗裡留下深刻印象。

由一朵人造玫瑰而起的這些聯想,似乎有些過於嚴肅,而其實也真只是無意中想起的一些關聯而已。面對美麗的事物,還是好好單純地享受它帶給人們的美感和愉悅就好,欣賞所帶來的感動,應即是對美本身的一種尊崇吧!



延伸閱\讀:

http://140.138.147.33/twlai/archives/000073.html#more 藍祖蔚影評《攻殼靈魂》
http://www.prowaremedia.com.tw/innocence-DM.htm「攻殼機動隊2 INNOCENCE」網站

(Photo: by Regina / 北市信義區SKM燈箱櫥窗)

星期三, 1月 05, 2005

|植物誌|偶遇流蘇





  前些天的某個午後,因為一個會議的等待空檔,我漫步到那附近的松德公園,因為時間頗長,所以走得極慢。公園裡的草地和綠樹都濕漉漉地,顯然前一天夜裡的大雨摧毀力量可觀,因為地上布滿了落葉和紅白相間的杜鵑花,雖然此番零落景象教人覺得有些淒淒然,但春季的天候本來就是如此多變,忽晴忽雨、乍暖還寒,既是大自然的節奏,又何需悲春傷秋?在落花又興起我的憐意時,我這麼對自己說。

  這個小公園在巷弄裡,但週邊道路開闊而少人跡,因此特別的寧靜。茂密的林木圍著中央一畦池塘形狀般的綠地而栽植,我便繞著這低窪的“綠池塘”而行走。四周漫著雨後特有的清新氣味,彷彿連空氣也是淡綠色的呢!一位母親帶著小女孩和嬰兒車裡的小baby站在幾棵開滿細碎白花的樹下,仰望滿樹如雪般紛飛旋落的花朵,多麼幸福美好的一幅畫面啊!而那些棵美麗的樹,是流蘇。

  我用“紛飛旋落”這樣的字眼形容流蘇花朵的飄墜,並不單只是覺得浪漫而已,是因為流蘇的白色花瓣就像一個小小的十字,隨風落下的模樣像極了一只袖珍的竹蜻蜓,真的就是以旋轉飛舞之姿離枝落地的呢!而舖滿泥地上的潔白十字小花,好似夜空裡閃爍的小星星,沈浸在這番動人的美感裡,真教人流連忘返!

  其實這並不是我第一回見到流蘇,只是在那之前我一直不能確定自己所見到的植物究竟是否就是在書裡讀到的流蘇,因為多數照片都是一樹雪白,但卻沒有花朵的特寫,所以即使真見到了,也無法確認。甚至在松德公園遇見的這次,其實也仍有許些疑惑。直到之後幾天,我又在二二八公園裡見到它,才真的確定自己沒有誤認,因為那棵我所見過枝葉最茂盛的流蘇,樹下立了一個小小的樹木牌(這種寫上植物名稱、科屬等資料的東西叫做“樹木牌”,還是某位台大植物系的男生告訴我才知道的哩!),牌上寫的名字正是“流蘇”。

  三月盛開的流蘇,一年裡除了花季之外的時間,看起來只是滿樹的綠,既普通且平凡,但開了花的流蘇卻美到令人無法忽略,大自然的造化真是神奇!但願我的生命也能有如此令人目眩神迷的一刻。


*流蘇的模樣可參考:http://ccsun57.cc.ntu.edu.tw/~cpo/space_plant_winter06.htm

(2004春日舊作)

|植物誌|跳舞草的模樣—《植物二則》後記





最近垃圾郵件的數量實在多到令人討厭,即使使用軟體過濾,仍免不了要花點時間處理,但是前些天卻收到一封奇怪的廣告信,賣的東西正是我在〔植物二則〕文中曾經提到的-跳舞草.

基於好奇,我留下了這封信,並且仔細端詳照片裡那一小株跳舞草的模樣,沒錯,那和我在電視上看到的〔西雙版納的跳舞草〕正是一樣的長相呢!這封EDM其實做的挺粗糙的,但是信裡還寫了一則傳說故事,雖不知其真假,但至少藉著淒美的愛情故事多少可以勾起一些人的浪漫想像吧!只是我還是很好奇,究竟有誰會願意花三百元去買一株模樣一點也不起眼的小草呢?而且還得等到買回去之後.對著它唱歌,才能確定這跳舞草的真假?假如唱了老半天的歌卻不見它有任何反應,那蠢樣豈不是讓身旁的親友笑翻了?

也許只有天真浪漫的人會想買下這樣特別的植物吧!但為什麼我恰巧會收到這封廣告信呢?據聞相關研究指出:人們平均只要透過六個人的email轉寄,就能聯絡上任一個指定的特定人選,這實在是過去匪夷所思的網路新世紀.或許發信人在網路上搜尋而發現我曾經在這裡提到過跳舞草也說不定呢?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這種尋找精準target的行銷精神就很令人佩服了!只是這個推測的可能性大概是微乎其微吧!

|植物誌|《西雙版納的跳舞草》&《知恩圖報的蘆薈》





0630 《西雙版納的跳舞草》

前些時候的某個週末,照例拿著遙控器把所有頻道從頭到尾按了一遍,然後我的眼光停留在一個叫做「中國那麼大」的大陸旅遊節目上。其實只是無聊隨便看看,結果倒是見到了一樣有趣的東西:跳舞草。一開始我以為這只是為了節目噱頭故弄玄虛罷了,沒想到跳舞草真的會跳舞呢!只要你對著它唱歌,它的葉子就會隨之緩緩擺動,那種輕輕變化的動作有點像含羞草。據說它是甚為稀有的植物,只有西雙版納的熱帶植物園裡有兩株,植物研究學者也不知它能隨樂起舞的原理為何,只推測它可能具備某種對聲波的感應能力,因而有這種植物界罕見的特性。真是令人開了眼界呢!
----------------------------------------------------------------------------------

0630 《知恩圖報的蘆薈》

在吉本芭娜娜的「身體都知道」這本書裡有個短篇叫做「綠手指」,當中有段情節很有意思。主角家的庭院種了許多植物,平日都是由家裡上了年紀的老奶奶照顧的。在老奶奶因病住院之後,種在近門邊的蘆薈因為久未修剪而蔓生到路上,使得鄰人出入不便。除非家裡有人願意費些氣力將它移植到院子裡的別處,否則它就得面臨被連根拔除的命運。

這株蘆薈彷彿感知到自己的處境、而將求助的訊息傳遞給住院中的老奶奶似的,在主角去醫院探病時,老奶奶說了一段話,大意是:「植物是有感情的喲!如果你曾經救過一株蘆薈,以後當你在荒野或其他地方見到別株蘆薈時,它們都會感激你曾經好好對待它們的同類喔!」聽來很不可思議吧!

主角回家之後,決定將那株蘆薈移植到庭院深處,解除了它可能被鏟除的危機,而那段話也成了老奶奶臨終前迴光返照的清醒時刻所說的最後遺願。主角後來接續老奶奶的工作,成了家裡綠手指的傳人,並且辭去工作專心學習經營花店的課程去了。

我們無需追究植物報恩到底是否真有其事,但它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天地萬物皆有情」的想法。如果我們對天地萬物善意以待,自然也能因而覺得萬物待己有情,想來也是很有一番道理的,不是嗎? 

植物誌-番茉莉

關於我所認識的花卉有一個通則,那就是香花植物開的多半是白色或淺色的花,色彩豔麗的花朵則通常不會有太明顯的香味。也許是自然界的原始法則吧!有的花卉依靠香味引來蜂蝶傳播花粉,另一些則依靠色彩達成相同的目的。

而番茉莉卻是一個例外,它的花色鮮豔但同時又有濃郁的香味。乍見之下同一株番茉莉開出的花有白有紫,色彩搭配活潑得很,可它其實是先紫後白的。番茉莉初初綻放的時候是深紫色的,經過一段時間之後花色逐漸變成淡紫色,等到成了純白色也就是快到凋零的時候了,所以它又有變色茉莉的別名。

番茉莉原產於巴西(這是名字被冠上個“番”字的原因吧!),它是茄科的常綠灌木。因為花色特別、香味甜郁,所以只要見過它的人多半都會記住它的模樣,但可能大部份的人並不知道它的名字,而因為我以前念的國中校園裡就有它的芳蹤,所以認識它已經是非常久以前的事了,只是後來卻反而多年無緣再會,直到最近才又在許多庭園裡見到它。

現在是番茉莉開得正好的時節,見到這一朵朵深深淺淺的紫花白花、聞到它的香味,總勾起我許多的陳年回憶。十幾歲那時的國中校園裡其實只有一株小小的番茉莉,有些孤獨地被栽種在某棟大樓的中庭裡,在放學的下樓途中我總會特意望它一眼,那靜止在記憶裡的畫面,不知為何至今仍然存在我的腦海中,也許是因為那株瘦弱的番茉莉已成了遙遠的年少歲月、那逝而不返的青春的一部分了吧! 

植物誌-欖仁樹

很久以前就經常見到它,只是那時尚不識其名。我很喜歡欖仁樹,我喜歡夏天的小葉欖仁,喜歡冬天的大葉欖仁。

這幾年來小葉欖仁已變成常見的行道樹之一了,青翠細緻的綠葉、層層如傘狀般伸展開來的枝幹,它的樹形非常優美。不知為何,小葉欖仁總給我一種很「青春」的聯想,也許是因為它的葉色總是不深的嫩綠,也或許只是因為我常在校園附近見到它蹤影的緣故吧!雖然小葉欖仁不似大葉欖仁那般粗壯,但我見過的最高也有三層樓左右的高度呢!「玉樹臨風」這個成語大概最適合用來形容這般清瘦又高舉向天的小葉欖仁樹吧!

欖仁是使君子科欖仁屬的落葉喬木,到了秋冬便會落盡樹葉,所以夏天的小葉欖仁最美,但是落葉前的大葉欖仁卻別有另一種美感。我曾經在植物園和中研院的院區裡見過滿樹紅葉的大葉欖仁,它的樹形高壯、葉片既厚且大,仰首望去的視覺印象給人一種深刻震撼,那樣的紅法是多麼多壯烈啊!尤其是襯在那時冬日開闊的蔚藍青空裡。也因之對它的記憶始終鮮明如初見昔時。

大葉欖仁和小葉欖仁乍看之下,認不出它們同是欖仁屬的植物,但若仔細觀察小葉欖仁的葉片,便會發現它們的葉形幾乎相同,只是大小相距約有十倍之多。現在是小葉欖仁枝葉逐漸青翠的季節了,或許正是因為年年要把葉片落盡而後重生的緣故,它才會每年夏天都能那般「青春」洋溢吧!

那裡可以見到小葉欖仁:台北市政府週圍道路、大安森林公園信義路段。

那裡可以見到大葉欖仁:台北市南海路的植物園、南港中研院院區。

要想同時見到大葉和小葉呢?建議搭淡水線捷運,在石牌到士林之間的幾站都可見到它們的蹤影,如果是由淡水往台北的方向,你將會先見到小葉再見到大葉。

下回有機會我再把它們的倩影拍下來讓大家看看囉!

連雲臨沂.天晴桂香

中午因為覺得有些疲倦,只到連雲街吃了點簡單的素食。原本想吃點東西就回辦公室休息,出了店門,卻見陽光溫暖明亮得令人感動,頓時改變了心意,便回身往連雲街深處走去,這一走,卻令我對這個地方留下更不捨的綠色記憶。

蜿蜒曲折的小巷弄裡,各戶人家的院子裡隨處可見老樹,有高達三層樓的菩提、龍眼、鳳凰木等,還有氣根凌空垂下長達三百多公分的老榕呢!也許是各家老屋主的喜好不同,這裡的庭園植物種類非常豐富。除了枝繁葉茂的樹木之外,盆栽也相當多樣,這個季節裡桂花開得正好,溫暖的香味瀰漫午後的晴空裡,真想就這樣停留在桂花叢旁不離開。窗台上則有嬌柔的嘉德麗亞蘭搖曳著,也有老房子常見的紅葉鴨拓草,還有許許多多不同的草花自在悠閒地生長著。

一直走到仁愛路口,就到了連雲街的開頭,我在仁愛路上的槭樹下站了許久,忽有那麼一刻,不能相信在這安靜小街的盡頭竟是這般車水馬龍的大道。回程我穿越連雲街的巷子,由臨沂街繞回來。在這條巷子裡我看到一座頹圮的老屋,圍牆內的樹木結實纍纍,綠意盎然的樹蔭後卻是極不協調的殘破屋瓦,淡青色的門扉上還歪斜地掛著一小塊〔廣東燒臘研究社〕的塑膠牌子。當然,這裡的主人早已不在,徒留路經此地過客的感慨。

臨沂也是一條曲折的小街,建物感覺上新得多,也較連雲街稍寬了些,一樣有不少綠色植物,但卻似乎貴氣了點,多是頗有裝飾、獨門獨院的宅第。

這樣一回美好的小徑漫步真是令人印象深刻!感覺自己走了好久,但低頭看看錶才發現,其實不過走了二十多分鐘而已,而我已經在這短短的時間裡由綠樹昂首的小巷回到喧嚷吵雜的信義路了,是南柯一夢、還是綠野仙蹤呢?

(2001深秋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