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月 05, 2005

|植物誌|偶遇流蘇





  前些天的某個午後,因為一個會議的等待空檔,我漫步到那附近的松德公園,因為時間頗長,所以走得極慢。公園裡的草地和綠樹都濕漉漉地,顯然前一天夜裡的大雨摧毀力量可觀,因為地上布滿了落葉和紅白相間的杜鵑花,雖然此番零落景象教人覺得有些淒淒然,但春季的天候本來就是如此多變,忽晴忽雨、乍暖還寒,既是大自然的節奏,又何需悲春傷秋?在落花又興起我的憐意時,我這麼對自己說。

  這個小公園在巷弄裡,但週邊道路開闊而少人跡,因此特別的寧靜。茂密的林木圍著中央一畦池塘形狀般的綠地而栽植,我便繞著這低窪的“綠池塘”而行走。四周漫著雨後特有的清新氣味,彷彿連空氣也是淡綠色的呢!一位母親帶著小女孩和嬰兒車裡的小baby站在幾棵開滿細碎白花的樹下,仰望滿樹如雪般紛飛旋落的花朵,多麼幸福美好的一幅畫面啊!而那些棵美麗的樹,是流蘇。

  我用“紛飛旋落”這樣的字眼形容流蘇花朵的飄墜,並不單只是覺得浪漫而已,是因為流蘇的白色花瓣就像一個小小的十字,隨風落下的模樣像極了一只袖珍的竹蜻蜓,真的就是以旋轉飛舞之姿離枝落地的呢!而舖滿泥地上的潔白十字小花,好似夜空裡閃爍的小星星,沈浸在這番動人的美感裡,真教人流連忘返!

  其實這並不是我第一回見到流蘇,只是在那之前我一直不能確定自己所見到的植物究竟是否就是在書裡讀到的流蘇,因為多數照片都是一樹雪白,但卻沒有花朵的特寫,所以即使真見到了,也無法確認。甚至在松德公園遇見的這次,其實也仍有許些疑惑。直到之後幾天,我又在二二八公園裡見到它,才真的確定自己沒有誤認,因為那棵我所見過枝葉最茂盛的流蘇,樹下立了一個小小的樹木牌(這種寫上植物名稱、科屬等資料的東西叫做“樹木牌”,還是某位台大植物系的男生告訴我才知道的哩!),牌上寫的名字正是“流蘇”。

  三月盛開的流蘇,一年裡除了花季之外的時間,看起來只是滿樹的綠,既普通且平凡,但開了花的流蘇卻美到令人無法忽略,大自然的造化真是神奇!但願我的生命也能有如此令人目眩神迷的一刻。


*流蘇的模樣可參考:http://ccsun57.cc.ntu.edu.tw/~cpo/space_plant_winter06.htm

(2004春日舊作)

|植物誌|跳舞草的模樣—《植物二則》後記





最近垃圾郵件的數量實在多到令人討厭,即使使用軟體過濾,仍免不了要花點時間處理,但是前些天卻收到一封奇怪的廣告信,賣的東西正是我在〔植物二則〕文中曾經提到的-跳舞草.

基於好奇,我留下了這封信,並且仔細端詳照片裡那一小株跳舞草的模樣,沒錯,那和我在電視上看到的〔西雙版納的跳舞草〕正是一樣的長相呢!這封EDM其實做的挺粗糙的,但是信裡還寫了一則傳說故事,雖不知其真假,但至少藉著淒美的愛情故事多少可以勾起一些人的浪漫想像吧!只是我還是很好奇,究竟有誰會願意花三百元去買一株模樣一點也不起眼的小草呢?而且還得等到買回去之後.對著它唱歌,才能確定這跳舞草的真假?假如唱了老半天的歌卻不見它有任何反應,那蠢樣豈不是讓身旁的親友笑翻了?

也許只有天真浪漫的人會想買下這樣特別的植物吧!但為什麼我恰巧會收到這封廣告信呢?據聞相關研究指出:人們平均只要透過六個人的email轉寄,就能聯絡上任一個指定的特定人選,這實在是過去匪夷所思的網路新世紀.或許發信人在網路上搜尋而發現我曾經在這裡提到過跳舞草也說不定呢?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這種尋找精準target的行銷精神就很令人佩服了!只是這個推測的可能性大概是微乎其微吧!

|植物誌|《西雙版納的跳舞草》&《知恩圖報的蘆薈》





0630 《西雙版納的跳舞草》

前些時候的某個週末,照例拿著遙控器把所有頻道從頭到尾按了一遍,然後我的眼光停留在一個叫做「中國那麼大」的大陸旅遊節目上。其實只是無聊隨便看看,結果倒是見到了一樣有趣的東西:跳舞草。一開始我以為這只是為了節目噱頭故弄玄虛罷了,沒想到跳舞草真的會跳舞呢!只要你對著它唱歌,它的葉子就會隨之緩緩擺動,那種輕輕變化的動作有點像含羞草。據說它是甚為稀有的植物,只有西雙版納的熱帶植物園裡有兩株,植物研究學者也不知它能隨樂起舞的原理為何,只推測它可能具備某種對聲波的感應能力,因而有這種植物界罕見的特性。真是令人開了眼界呢!
----------------------------------------------------------------------------------

0630 《知恩圖報的蘆薈》

在吉本芭娜娜的「身體都知道」這本書裡有個短篇叫做「綠手指」,當中有段情節很有意思。主角家的庭院種了許多植物,平日都是由家裡上了年紀的老奶奶照顧的。在老奶奶因病住院之後,種在近門邊的蘆薈因為久未修剪而蔓生到路上,使得鄰人出入不便。除非家裡有人願意費些氣力將它移植到院子裡的別處,否則它就得面臨被連根拔除的命運。

這株蘆薈彷彿感知到自己的處境、而將求助的訊息傳遞給住院中的老奶奶似的,在主角去醫院探病時,老奶奶說了一段話,大意是:「植物是有感情的喲!如果你曾經救過一株蘆薈,以後當你在荒野或其他地方見到別株蘆薈時,它們都會感激你曾經好好對待它們的同類喔!」聽來很不可思議吧!

主角回家之後,決定將那株蘆薈移植到庭院深處,解除了它可能被鏟除的危機,而那段話也成了老奶奶臨終前迴光返照的清醒時刻所說的最後遺願。主角後來接續老奶奶的工作,成了家裡綠手指的傳人,並且辭去工作專心學習經營花店的課程去了。

我們無需追究植物報恩到底是否真有其事,但它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天地萬物皆有情」的想法。如果我們對天地萬物善意以待,自然也能因而覺得萬物待己有情,想來也是很有一番道理的,不是嗎? 

植物誌-番茉莉

關於我所認識的花卉有一個通則,那就是香花植物開的多半是白色或淺色的花,色彩豔麗的花朵則通常不會有太明顯的香味。也許是自然界的原始法則吧!有的花卉依靠香味引來蜂蝶傳播花粉,另一些則依靠色彩達成相同的目的。

而番茉莉卻是一個例外,它的花色鮮豔但同時又有濃郁的香味。乍見之下同一株番茉莉開出的花有白有紫,色彩搭配活潑得很,可它其實是先紫後白的。番茉莉初初綻放的時候是深紫色的,經過一段時間之後花色逐漸變成淡紫色,等到成了純白色也就是快到凋零的時候了,所以它又有變色茉莉的別名。

番茉莉原產於巴西(這是名字被冠上個“番”字的原因吧!),它是茄科的常綠灌木。因為花色特別、香味甜郁,所以只要見過它的人多半都會記住它的模樣,但可能大部份的人並不知道它的名字,而因為我以前念的國中校園裡就有它的芳蹤,所以認識它已經是非常久以前的事了,只是後來卻反而多年無緣再會,直到最近才又在許多庭園裡見到它。

現在是番茉莉開得正好的時節,見到這一朵朵深深淺淺的紫花白花、聞到它的香味,總勾起我許多的陳年回憶。十幾歲那時的國中校園裡其實只有一株小小的番茉莉,有些孤獨地被栽種在某棟大樓的中庭裡,在放學的下樓途中我總會特意望它一眼,那靜止在記憶裡的畫面,不知為何至今仍然存在我的腦海中,也許是因為那株瘦弱的番茉莉已成了遙遠的年少歲月、那逝而不返的青春的一部分了吧! 

植物誌-欖仁樹

很久以前就經常見到它,只是那時尚不識其名。我很喜歡欖仁樹,我喜歡夏天的小葉欖仁,喜歡冬天的大葉欖仁。

這幾年來小葉欖仁已變成常見的行道樹之一了,青翠細緻的綠葉、層層如傘狀般伸展開來的枝幹,它的樹形非常優美。不知為何,小葉欖仁總給我一種很「青春」的聯想,也許是因為它的葉色總是不深的嫩綠,也或許只是因為我常在校園附近見到它蹤影的緣故吧!雖然小葉欖仁不似大葉欖仁那般粗壯,但我見過的最高也有三層樓左右的高度呢!「玉樹臨風」這個成語大概最適合用來形容這般清瘦又高舉向天的小葉欖仁樹吧!

欖仁是使君子科欖仁屬的落葉喬木,到了秋冬便會落盡樹葉,所以夏天的小葉欖仁最美,但是落葉前的大葉欖仁卻別有另一種美感。我曾經在植物園和中研院的院區裡見過滿樹紅葉的大葉欖仁,它的樹形高壯、葉片既厚且大,仰首望去的視覺印象給人一種深刻震撼,那樣的紅法是多麼多壯烈啊!尤其是襯在那時冬日開闊的蔚藍青空裡。也因之對它的記憶始終鮮明如初見昔時。

大葉欖仁和小葉欖仁乍看之下,認不出它們同是欖仁屬的植物,但若仔細觀察小葉欖仁的葉片,便會發現它們的葉形幾乎相同,只是大小相距約有十倍之多。現在是小葉欖仁枝葉逐漸青翠的季節了,或許正是因為年年要把葉片落盡而後重生的緣故,它才會每年夏天都能那般「青春」洋溢吧!

那裡可以見到小葉欖仁:台北市政府週圍道路、大安森林公園信義路段。

那裡可以見到大葉欖仁:台北市南海路的植物園、南港中研院院區。

要想同時見到大葉和小葉呢?建議搭淡水線捷運,在石牌到士林之間的幾站都可見到它們的蹤影,如果是由淡水往台北的方向,你將會先見到小葉再見到大葉。

下回有機會我再把它們的倩影拍下來讓大家看看囉!

連雲臨沂.天晴桂香

中午因為覺得有些疲倦,只到連雲街吃了點簡單的素食。原本想吃點東西就回辦公室休息,出了店門,卻見陽光溫暖明亮得令人感動,頓時改變了心意,便回身往連雲街深處走去,這一走,卻令我對這個地方留下更不捨的綠色記憶。

蜿蜒曲折的小巷弄裡,各戶人家的院子裡隨處可見老樹,有高達三層樓的菩提、龍眼、鳳凰木等,還有氣根凌空垂下長達三百多公分的老榕呢!也許是各家老屋主的喜好不同,這裡的庭園植物種類非常豐富。除了枝繁葉茂的樹木之外,盆栽也相當多樣,這個季節裡桂花開得正好,溫暖的香味瀰漫午後的晴空裡,真想就這樣停留在桂花叢旁不離開。窗台上則有嬌柔的嘉德麗亞蘭搖曳著,也有老房子常見的紅葉鴨拓草,還有許許多多不同的草花自在悠閒地生長著。

一直走到仁愛路口,就到了連雲街的開頭,我在仁愛路上的槭樹下站了許久,忽有那麼一刻,不能相信在這安靜小街的盡頭竟是這般車水馬龍的大道。回程我穿越連雲街的巷子,由臨沂街繞回來。在這條巷子裡我看到一座頹圮的老屋,圍牆內的樹木結實纍纍,綠意盎然的樹蔭後卻是極不協調的殘破屋瓦,淡青色的門扉上還歪斜地掛著一小塊〔廣東燒臘研究社〕的塑膠牌子。當然,這裡的主人早已不在,徒留路經此地過客的感慨。

臨沂也是一條曲折的小街,建物感覺上新得多,也較連雲街稍寬了些,一樣有不少綠色植物,但卻似乎貴氣了點,多是頗有裝飾、獨門獨院的宅第。

這樣一回美好的小徑漫步真是令人印象深刻!感覺自己走了好久,但低頭看看錶才發現,其實不過走了二十多分鐘而已,而我已經在這短短的時間裡由綠樹昂首的小巷回到喧嚷吵雜的信義路了,是南柯一夢、還是綠野仙蹤呢?

(2001深秋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