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5月 10, 2007

|愛閱誌|壹年份的閱讀書單(之二)|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有種說法是這樣的:“只要看一個人都讀些什麼書,就知道這是個什麼樣的人”,這個論點我曾見兩個人提過,一位是詹宏志先生、另一位則是對岸因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而揚名的易中天教授,坦白說這個說法並不算是獨到見解,可也的確言之有理。但若你真想透過一份書單來推論一個人,那可是有先決條件的囉!

首先,你自己必須讀得夠多,否則根本沒辦法知道一個書名的背後代表了什麼意義,甚至也很可能會斷章取義出現誤判的狀況。當然,若要從這五十本書單來推測我是怎麼樣的人,那也不盡準確,因為取樣時間有偏差,這一年份的書單只是我十多年來所讀的其中一部份而已,更何況偏好是會隨時間等因素而改變的。引句易教授的話:“要學會選書,必先多讀書。觀千劍而後識器。判斷力和鑒賞力都是從實踐中產生出來的,讀書也不例外。”


各花入各眼,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從這份書單的大致分類來看,很清楚的是“文學小說”占最大比例,其次是“現代詩”;若從文學小說中再細分類型,則可以發現日本文學小說是當中數量最多的一類。而散文則幾乎是完全缺席(唯一的一本:〔巴黎的憂鬰〕,其實本質近於詩),然而十多年前真正開啓我閱讀視野的卻是散文,當時最迷的是張曉風和琦君的作品。至於詩,一直都是我的最愛,讀新詩的歷史可遠溯至小學三年級,只不過當時讀的是童詩集,可別小看童詩,它可是最有趣的文字遊戲之一呢!

文學小說的出版總量可以算是台灣出版市場中僅次於教科書的最大宗,因此我們這些讀者很幸運地擁有一生讀之不盡的作品可以選擇,而日本文學小說並不是我唯一的偏好,只不過我向來尚可算是個好學生,每遇一個感興趣的領域,都想好好探究、認真研習,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大量同一主題或者同一作者的作品出現在我的閱讀清單裡。日本文學當中最早讀的是村上春樹與吉本芭娜娜,而去年及其稍早之前讀得最多的是川上弘美與宮本輝,至於經典的川端康成及夏目潄石等大師級作品,則部份早已買回拜讀且收藏在書架上了!

而關於閱讀的體會其實人各有異,我常推薦朋友讀宮本輝的〔錦繡〕,這是我讀的第一本宮本輝的作品、也是最喜歡的一本,它非常適合入門者閱讀(關於此書可參考前作:“外遇的終局-兼談川上弘美與宮本輝”),但前些時候卻有友人讀完後表示此書“清淡無味”,細究她平常都讀些什麼之後,方知原來是四川麻辣吃多了、自然覺得細味清燉無滋無味!真正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啊!以粵語裡的“各花入各眼”來形容則更傳神,原來我眼裡純潔的百合,卻是她眼中不若玫瑰紅豔的普通花朵而已。


祝各位閱讀愉快

從舊日同事的口中知道,去年出版市場的整體營運狀況衰退嚴重,可是對一個像我這樣、家裡的書已多到無處可放的人來說,上圖書館借書非但是經濟、也是最沒有空間負擔的一種選擇。即使沒法對出版業的營收做出微薄貢獻,我也常把握機會推介好書給朋友(雖然推薦書給缺乏閱讀習慣的人,猶如傳教般困難),仍希望至少能發揮一點點小小力量,也真心期待大家都能夠透過閱讀拓展人生視野,提升思考深度。不過即便有了圖書館這樣的公共資源,有些書仍是很想買回家收藏的,例如:劉大任的〔園林內外〕和蘇紹連的〔草木有情〕,這兩本書結合了我的兩個偏好:“文學與植物”,在此二書中沒有偏頗,文學性與對植物的關注都具備相當的深度,如果讀者只偏好兩項其一,必然讀來索然無味或者茫然不解,而兩者卻恰恰都是我的最愛!限於篇幅已過長,改日再來好好另寫一篇吧!最後,也祝各位閱讀愉快囉!

沒有留言: